“双评价”成果助力广安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路

2021.08.03   

本报讯 《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近日刊发了“广安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工作近年来取得的重要地质调查成果。

该项工作为“四川广安资源环境综合地质调查”项目下设任务之一,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承担。工作人员对广安市资源禀赋与环境条件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具有地学特色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识别出生态保护极重要区,明确了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的最大合理规模和适宜空间以及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问题和风险,为广安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实施重大工程提供了基础性依据。

一是充分利用广安市资源环境综合调查成果,精准识别了广安市资源环境禀赋的优势和短板。广安市资源环境禀赋条件总体较好,山水林田湖草湿地资源丰富,在土地资源、绿色能源资源、生态资源、区位、红色旅游资源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也存在人均水资源量不足、水资源利用率高、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等问题。

二是在环境地质调查成果基础上开展了广安市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提出了以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嘉陵江、渠江为保护主体的“三山、两江、多片”的生态保护格局。工作成果直接支撑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方案制订。

三是建立了基于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的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广安市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识别了农业生产适宜空间,划定了优质富硒土地。广安市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农业生产适宜区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62.58%,主要分布于西部的宽缓丘陵区和东部的槽谷地带。工作成果直接支撑永久基本农田优化调整与国土综合整治区域划定。

四是建立了基于工程地质的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了广安市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广安市城镇建设条件较好,城镇建设适宜区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60.55%,主要分布于西部的宽缓丘陵区和东部的槽谷地带。工作成果直接支撑城镇开发边界划定与城镇空间优化布局。

五是以水资源约束和土地资源为主要约束,在多情景模式下,评价了农业生产、城镇建设可承载的最大合理规模,并对未来承载能力进行了预测。广安市农业生产、城镇建设可承载最大合理规模较大,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现状承载状态均为盈余状态。农业生产现状和未来可承载规模大于耕地保有量目标。城镇建设现状和未来可承载规模均满足规划期内城镇发展需求。

六是对“三生”空间开发过程中的问题、未来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了识别。工作人员将广安市生态保护重要性、农业生产适宜性、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与国土空间开发现状进行对比,识别出生态保护极重要区内生态保护与矿产资源开发存在冲突、农业生产空间和城镇空间存在一定冲突、人均耕地不足等问题,此外还面临一定自然灾害风险。

七是结合农业生产、城镇建设适宜性和承载规模,空间利用现状,分析了农业生产和承载建设的潜力空间和规模。广安市农业生产、城镇建设均具有较大的潜力空间规模,其中农业生产适宜区潜力空间规模占总全市总面积11.72%;城镇建设适宜区潜力空间规模占全市总面积15.65%。

(陈绪钰 李明辉)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