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道无涯

2021.08.20 中国矿业报   

——记“七一勋章”获得者、中国观赏石协会名誉会长蓝天野

蓝天野,原名王润森,1927年5月出生,河北饶阳人, 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蓝天野考入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央美院前身)油画系,后因革命需要转而从事话剧事业。蓝天野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话剧演员、导演,著名表演艺术家,曾荣获“中国话剧金狮奖”“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全国德艺双馨奖·终身成就奖”,2021年荣获中共中央颁授的“七一勋章”。

蓝天野一生执着追求戏剧艺术。1944年至今,他投身戏剧事业70余年,主演过很多话剧和影视剧角色,例如话剧《茶馆》里的秦仲义、《北京人》里的曾文清、《蔡文姬》里的董祀等,电视连续剧《渴望》中的王子涛、《封神榜》中的姜子牙等。1958年,由焦菊隐等导演的《茶馆》在首都剧场首演,剧中蓝天野扮演秦仲义(秦二爷)。后来,蓝天野共演了374场的“秦二爷”,1980年《茶馆》应邀赴西德、法国、瑞士等国访问演出,这是中国话剧首次走出国门。退休后,蓝天野拍了《封神榜》《渴望》等多部影视剧。直到现在,94岁高龄的蓝天野仍活跃在戏剧舞台上。

1987年,蓝天野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退休后,重捡绘画之笔。他的山水画作泼墨淋漓、挥洒自如、简约古朴;他的写意花鸟以画鹰见长,均栩栩如生、天趣灵动;他的人物画以古典神话人物为主,皆构图饱满、造型传神。

热爱表演、喜欢绘画的蓝天野对观赏石的鉴赏和收藏也是情有独钟,如今他是中国观赏石协会名誉会长。



喜欢石头可以没有理由

任何艺术都是“相通”的,虽然不能简单移植、嫁接、叠加,但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相互助推是必然的。

蓝天野喜欢收藏观赏石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有一次,郭沫若先生请剧院的同事参观周口店,在展厅中蓝天野看到一个大屏风,那是一整块鱼化石,还保留着原始的鲜活形态,让人感叹沧海桑田的变化。1994年,山东临驹在北京举办了一次石展,那些生动传神的各类化石精品给蓝天野留下很深的印象。而他第一次以一位观赏石爱好者的身份参加大型石展,是在1998年6月的首届大连国际观赏石艺术节。当年10月,在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了柳州奇石艺术大展,蓝天野被那凝重古朴的来宾石、华丽多彩的大化石、素雅温馨的彩陶石所吸引,埋藏心底已久的爱石情愫被彻底激荡起来。

1998年柳州石展之后,蓝天野每年都要去几次柳州,整天就在柳州的奇石市场里转悠看石头,有时还到一些河滩上拣石。为了寻觅到自己喜欢的石头,他不顾年老之躯,还乘皮筏子漂流黄河,他的足迹踏遍了祖国大江南北、戈壁荒滩。

蓝天野说自己收藏了多少观赏石没有清点过,但多年来的收藏,总有数百方。满屋的观赏石错落有致,陈列在条案、桌子、博古架上,每一块都是他的得意收藏。他认为,石之美在于自然,质色之美是石头美感的最外在表现。他举例说,自己对初次收藏的一方绿彩陶石爱不释手,为这块石头源于自然的质色之美而着迷。喜欢石头可以没有理由。


石之美在于自然韵味

在赏石中,蓝天野将天然石的自然美、艺术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美,以及戏剧造型艺术审美、绘画书法艺术审美融为一体,从而体现赏石艺术与众不同的美。

2018年5月,蓝天野的藏石集《天野石趣》出版发行,在赏石界引起反响。《天野石趣》收录了蓝天野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2018年的部分藏石,以及他在各个时期的生活照、舞台剧照等赏石与艺术片段。这是一本艺术家工作、生活以及对表演艺术和赏石艺术的珍贵记录,是赏石界一本不可或缺的石人录。

最初,蓝天野喜欢山东临朐的七彩石,觉得那五颜六色煞是好看,但它需要人工切割打磨。现在,他更喜欢那些完全自然的石头。他并不刻意追求石之象形,认为赏石没有一定规则,重要的是感受它所传递的自然韵味。蓝天野说:“你看我的这个绿彩陶石,表面如同上了一层彩釉,质感非常细腻润泽,而且整个石体很饱满,有一种气韵;上面分布着一些细小的纹路,我叫它水草纹;颜色暗一些,不似平时多见的翠绿色,但却令整个石头散发着凝重和沧桑。”

一次,蓝天野在柳州偶然看到一方来宾石,体态浑圆,线条流畅,让他不禁想到罗丹和摩尔的雕塑,便执意买了下来。他说,没有学过美术的人,是很难从美学的角度感觉出石上特有的味道。这就是被他命名为《默》的“大师雕塑”。

蓝天野说:“石之美在于自然,更在于变化,形的变化,色的变化,纹路的变化。你再看这卷纹石,石上的纹路很有特色,舒缓卷曲,韵味十足,反映了大自然的一种旋律。”

独到的赏石见解

2013年,在中国观赏石协会组织的申遗项目讨论中,作为“省级专家评审委员会”成员之一,蓝天野在评审会上为其他专家答疑解惑。他以渊博的文化艺术知识和赏石理论,为“赏石艺术”申遗成功、弘扬传统赏石文化、推进赏石艺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刚进入观赏石领域,我真是看到什么石头都觉得好。到后来,我能看得上的石头就不多了,这固然是看得多了,有了眼力。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年来我身边一直有赏石界的行家指点,感悟到他们的赏石品位和境界,才知‘石道无涯’。”

谈起对观赏石的鉴赏,蓝天野认为。

首先,要见得多。常言道,见多识广,这里面包含文化的积累和眼界的积累。只有见得多了,自己的欣赏水平才会提高。

其次,玩石要有个性。根据自己的个性收藏奇石。没有欣赏个性,便没有独特的审美眼光。

第三,不要被一些所谓的“理论”误导。他认为,宋代米芾提出的瘦、皱、透、漏四字诀,只是概括了古代石玩中“形”的几种特点,概括不了当今赏石所有的理念;而现代的形、色、质、纹不是具体审美的理念,不能指导当今赏石中的美学。

第四,不要把赏石过于复杂化,当然也不能简单化。赏石学问很深,他说,在谈论到“似象非象”时,许多人喜欢引用齐白石的话,仿佛害怕“太似则媚俗”,殊不知前一句叫“不似则欺世”。从绘画理论讲,“以形写神”很重要,只有在“形似”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追求“神似”,从而达到传神境界。

对于在戏剧表演和绘画艺术中浸淫了70载的蓝天野先生来说,艺术就是生活的灵魂。如今,观赏石所展示的高雅古朴、灵动秀丽、不凡气势和华夏文明,更契合成为他艺术人生的一大补充。(王沛)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