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红色火种照亮百里矿区

2021.09.01 中国矿业报   

  ◎ 本报记者 刘晓慧 通讯员 居宝宝 陈海娟

  阜新是一座因煤而立,缘煤而兴的城市,因拥有海州露天煤矿而闻名世界。有人说,阜新煤矿的发展史就是阜矿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书写的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永争第一的奋斗史、自强不息的改革史、创新图强的振兴史。

  “特殊工人”的抗争

  1936年初,日本侵略者开始对孙家湾、太平、平安、五龙大规模掠夺开发。煤矿成了中国矿工的人间地狱。侵略者采用暴力手段残害中国矿工,驱使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矿工从事繁重而又危险的劳动;推行“人肉开采”政策,不顾工人死活,强迫出煤。

  1941年2月7日,日伪统治下的阜新车站,一列闷罐车喷着乌黑的浓烟缓缓地开进车站。一队瘦骨嶙峋但神情坚毅的八路军战俘约80人,被荷枪实弹的日伪军警押下火车。这就是从河北保定押到阜新煤矿充当采煤苦力的首批“特殊工人”。从1941年2月到1943年5月,共有十多批、9300多名“特殊工人”被日军由石门(今石家庄)、保定、太原、徐州、济南、北平、青岛等地押送到阜新各煤矿挖煤。

  当时各矿“特殊工人”的住所每栋房子住百余人,炕用水泥抹成,炕上没有席子,很少烧火。住所外围筑起高墙,墙外用电网圈着,大门由矿警持枪把守。宿舍区内设劳务系,负责对“特殊工人”进行管理,而且与宪兵队、警察署三位一体,对“特殊工人”行使专政职能,有权拘捕、审讯他们认为可能有问题的“特殊工人”,甚至直接将其送到工人辅导所(监狱)。“特殊工人”上下班都由矿警持枪押送,防止逃跑。在井下每天要劳动12小时以上,而且有日本监工或汉奸小把头进行监督,稍有懈怠便是一顿暴打。

  面对野蛮的压榨和非人的待遇,包括“特殊工人”中的八路军战俘和根据地干部纷纷奋起抗争。“特殊工人”中的共产党员秘密串联,自发组织起党支部或党小组,组织发动工人同日伪统治当局和封建把头英勇斗争。这些秘密党组织在敌人严密监视之下都不能公开活动,只能通过秘密与党员谈心的方式,指导共产党员在“特殊工人”中开展宣传工作,发动和领导“特殊工人”,采取怠工、罢工、绝食、书写抗日标语、制造事故和暴动等方式破坏日伪“大出炭”计划,同日伪统治当局进行斗争。

  1942年9月,当时的秘密党组织“新邱特支”组织并领导了震惊伪满当局的“新邱下菜园子特殊工人”大暴动。参加这次暴动的“特殊工人”共计292人,有67人逃出,5人当场牺牲,45人身负重伤。暴动总指挥刘贵、副总指挥崔溯源和“特殊工人”正副班长被押回日本宪兵队,后被转到锦州监狱杀害。中共“新邱特支”负责人李振军、朱韬和210名“特殊工人”被关进“海州工人辅导所”。1942年10月,李振军、朱韬等参加新邱暴动的56名难友被高德“塞北支部”解救到高德采炭所,原“新邱特支”和高德采炭所的“塞北支部”合并,成立了“十月特支”,总结了新邱下菜园子大暴动的经验。

  在敌人严密监管的情况下,他们的战斗一直没有停止,把组织工人公开斗争转为秘密串联,以各种方式努力抗争,组织工人分散逃跑,争取自由,寻找抗日队伍,继续战斗。

  成立阜新最早的党支部

  1943年1月,中共中央东北工作委员会在晋察冀边区平山县举办抗战训练班,培训情报人员到东北敌占区开展地下斗争。木匠出身的于宝琪1938年就已经参加革命,由于曾在沈阳当过铁路工人,在东北有一些老乡且经常有书信来往,又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因此被组织上挑选参加了训练班。经过两个多月的培训,东北工委派于宝琪和曾在沈阳自来水公司当过工人的训练班学员孙玉明到阜新煤矿,开展地下工作。

  临行前,东北工委副书记韩光找他俩谈话:“你们的主要任务是长期埋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配合反攻。你们虽然只有两个人,但也是个支部。你们站住脚之后,就发展党员嘛。”

  就这样,中共中央东北工委直属阜新支部成立了。支部书记由于宝琪担任。按照东北工委的指示和要求,于宝琪化名于安,带领孙玉明和爱人于桂婷,化装成讨饭的难民,闯过日伪军戒备森严的山海关,来到阜新。

  有了社会职业作掩护,阜新地下党支部的工作很快开展起来。为了更广泛地开展工作,几名党员明确了分工,分别在工人、劳务系职员、勤劳奉仕队中开展工作。党员之间不发生横的关系,直接和于宝琪单线联系。

  到1944年春天,阜新支部先后秘密发展了陈玉林、杜焕武、张尧、于德水、赵振庭5名同志入党,支部力量进一步加强。

  根据东北工委指示,于宝琪鼓励矿工开展消极怠工和争取福利的经济斗争。当时的矿工生活极其困苦,日伪统治者给工人配给橡子面充饥。又苦又涩的橡子面吃得人们面黄肌瘦,矿工及家属对日伪统治者怨声载道,迫切要求改善生活待遇。于宝琪就趁机组织矿工开展斗争,并推荐了地下党支部骨干分子为账房正管,保障工友合理福利。这场斗争使工友们看到了团结起来的力量,工友们同于宝琪的关系更加贴近了。

  为方便工作,于宝琪借佟把头的名义在新邱南部开了一个煎饼铺,指定于德水、陈玉林、于桂婷负责门面。煎饼铺不仅是支部党员的秘密联络点,还是党支部联系群众、了解敌情动态并向群众进行秘密宣传的阵地。

  1945年8月15日,于宝琪去火药库领火药时获得消息:日本垮台了!于宝琪立即赶回矿井把这好消息告诉大家,并于当晚组织全体秘密党员召开了第一次支部大会,分析形势,布置任务。会后,他们立即配合党组织开展舆论宣传工作,在大街小巷贴了不少“小日本彻底垮台了”“欢迎八路军早日到来”等标语。党支部又在新邱地区召开了群众大会,宣传抗战胜利的喜讯,号召工人群众团结起来,保护矿山,迎接八路军。支部动员组织起十多辆大车,从附近农村和新立屯运进一批粮食,从矿劳务系挖出一批粮食,解决了工人的吃饭问题。

  1945年8月15日之后,地下党支部发动群众,组织起200多人的护矿队,又很快发展到700多人。他们利用收缴的矿警枪支作武器,昼夜巡逻,防止敌人破坏。八路军部队陆续到达阜新后,新邱矿区在地下党支部的保护下完整无损地回到人民手中,护矿队的700多人分别编入冀热辽八路军主力部队和阜新县大队,地下党支部的5名党员被分别派到矿上和区政府担任领导工作。阜新解放后,于宝琪曾任阜新矿务局新邱矿、高德矿矿长。

  “海州矿精神”照亮转型之路

  1949年1月1日,中共阜新煤矿委员会、阜新矿务局同时成立。由此,阜新煤田开发进入新纪元。

  1950年,国家批准将阜新海州露天矿、平安竖井、新邱竖井列为“一五”计划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中。

  1951年1月1日,中国第一个现代化、机械化、电气化的最大的露天煤矿——阜新海州露天矿开工建设。阜新百里矿区半个世纪的辉煌拉开大幕。

  海州露天矿的建设大军开始动工时,所有的机械设备和生产物资都是共产党员人拉肩扛运到工地的。当时,几十名工人抱着钢轨,不小心就被揭下一层皮,鲜血直流。因为没有水靴、工作服等劳保用品,只能挽起裤脚淌水起木料,冬天常常划破腿和脚。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一批批露天专业的管理人才、技术骨干、普通工人分别从城市、农村、军营和学校来到海州矿坑。他们满怀振兴祖国煤炭事业的信念汇聚到一起,风餐露宿、夜以继日,凭着人拉肩扛铺设铁路、架线,组装大型设备,剥离岩石土层。建矿初期,建设者们穿的是每年只发一件的露天防雨蓑衣和草帽,吃的是玉米面、高粱米、大咸菜,住的是日伪时期遗留下来的劳工房。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们凭着工作不计时间、劳动不计报酬、任劳任怨的主人翁精神,仅用两年半的时间,就建成了蜚声亚洲、闻名世界的大型机械化露天煤矿,比原计划整整提前了半年,向建党三十二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1953年7月1日,海州矿坑大型电镐开始铲起第一镐煤炭,真正建立起了蜚声中外的现代化大型露天煤矿。竣工投产的当天,《人民日报》写道:“海州露天矿的投入生产是我国煤炭生产的一次工业革命。从此,我国煤炭工业历史掀开了电气化采煤的篇章。”

  自1953年投产到2005年5月31日破产,海州矿共为国家生产煤炭2.4亿吨,剥离土石方8.47亿立方米,为国家上缴利税33.5亿元,与建矿总投资3.1亿元相比,等于再建了10个相同规模的大型露天矿,相继安置了44300人就业,养育了近10万职工家属,为全国其他企业培养推荐输送露天煤矿管理的各方面人才3840多人。

  海州露天矿成为阜新百里矿区的骄傲,成为阜新一张烫金名片。经过半个世纪淬炼,凝结成一条“爱露天,做主人;争一流,创水平;挑重担,做贡献”的红色血脉——“海州矿精神”。

  1987年3月24日,新华社《瞭望》周刊发表通讯《海州人的奉献》,介绍海州露天煤矿发扬“爱露天,做主人;争一流,创水平;挑重担,做贡献”的“海州矿精神”,连续5年在全国煤炭系统矿际竞赛中夺魁的事迹。这是国家级媒体首次把“海州矿精神”公之于世。海州露天矿还先后被辽宁省委、省政府,阜新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2年6月,阜新矿务局转制为阜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阜新矿区开始二次创业。

  2005年5月,海州露天矿因煤炭资源枯竭落下了帷幕。7月,海州露天矿被原国土资源部列为全国首批建设的国家矿山公园。2009年6月,海州露天矿山公园被批准为全国首家工业遗产旅游示范区。2009年7月27日,中共阜新市委、市政府在海州露天煤矿国家矿山公园主广场两座博物馆中间的正南方,矗立起一座纪念碑,上面赫然写着七个烫金大字:海州矿精神永存!纪念碑底座31米见方,高5.3米,整个纪念碑高度为24米。其寓意是海州露天矿53年间为国家输送煤炭2.4亿吨。

  2010年,在全国32家主流媒体联合举办的“大国印记:1949-2009中国60大地标”评选活动中,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从300多个候选地标中脱颖而出,被评为继北京天安门、南京长江大桥和唐山抗震纪念碑之后的第四大地标性建设。

  2019年4月,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宣部组织开展“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使得“海州矿精神”再次得以彰显鲜明的时代性,始终激励着这座英雄煤城不断壮大、不断裂变、不断升级。

  2019年,阜新矿业集团迎来建企70周年,阜新矿区走进新时代。

  据了解,阜新矿业集团正积极融入辽宁能源产业集团“打造国内一流新型综合能源集团”的发展新格局,加快项目建设,促进转型升级,主动融入东北振兴、辽宁振兴和阜新转型振兴,借助产业协同优势、资源共享优势,提升企业整体效益水平。“十四五”期间,阜新百里矿区将全力打造煤炭、新材料新能源、机械智能装备等产业,形成多元化、多业态、跨地域、跨行业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建设智能矿山,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篇大文章,努力在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为阜新高质量发展、为辽宁全面振兴再立新功。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