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7 中国矿业报
——中煤水文地质局青龙山废弃露天矿山修复侧记
◎ 特约记者 陈雁 通讯员 高恒燕
青龙山地处南京市栖霞区龙潭镇南,原名“蟠龙山”,因所产之石为青色,故名“青龙山”。近日,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地质局在这一区域开展的生态修复项目被江苏省自然资源厅组织专家评定为优良工程。
治理迫在眉睫
受开山采石影响,龙潭采石场青龙山矿区长期以来原始山体破坏严重,特别是开采宕口范围内原生自然植被破坏殆尽。龙潭采石场裸露坡面正对龙潭街道,北部主坡面最大高差近100米,灰白裸露的岩体与周围的优美环境极不协调。西南部为采石宕口,由于开采震动,破面有较多的危岩险石,小型崩塌灾害时有发生,地质灾害隐患大。东北部为废弃工业广场,废弃构筑物堆积凌乱,废土弃渣在刮风时易形成降尘和风沙,造成环境污染,这些都影响危害到周边居民的生活和安全。
龙潭采石场青龙山矿区紧邻沪宁铁路,西北是龙潭老街街区,在列车上、在老街就能看到破坏的山体、裸露的危岩,远望去满目疮痍,一派荒凉。为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战略,江苏省启动长江沿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加大了沪宁城际铁路沿线可视范围内露天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力度。
青龙山矿区修复前与修复后的对比
严控每道工序
中煤水文地质局立足“地质勘探国家队、生态建设先行军”的使命责任,紧紧围绕总局“11463”总体发展战略和“6+1”产业布局,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其承担的长江沿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南京市栖霞区龙潭采石场青龙山矿区生态修复项目(四标段),治理总面积4.2415万平方米,主要治理措施为削坡减载、土石方转运及回填压脚、挂网客土喷播、场地平整、坡脚及场地排水沟、挡土墙及蓄水池、撒播草种及浇灌养护系统等。
为高标准严要求按时保质完成治理工程,该局挑选专业技术突出、管理经验丰富人员组建了项目部,组织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现场调查,测量地形,拍摄现状照片,编制了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与应急预案,做好施工现场三通一平,完善相关手续,为项目开工做足充分准备。项目部始终将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建立了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落实每项措施。开工前,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把质量落实到每个班组,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检”制度,控制好每道工序的施工质量。
标准化工地建设
为加强文明施工管理,实施标准化工地建设,防止施工造成环境污染,项目部采取了一系列扬尘防控措施,对裸露土石方覆盖网布,洒水降尘,硬化进出场道路,设置冲洗平台,冲洗出场车辆,从而有效防控了施工中扬尘污染,保证了空气质量。
施工期间,项目部遇到了诸多困难。由于一些遗留问题,机械进场后无法进入施工现场,项目部积极和建设单位沟通,克服种种困难,在地方政府协调下,保障了施工的进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施工现场由于外来人员集中、流动性大,是防控的重点。项目部制订了防疫应急方案,严格落实防疫措施,对人员实行实名管理和个人信息登记,为职工发放口罩,每日测温,购买消毒水,安排专人对生产设施、办公区、宿舍区、职工食堂等重点区域进行每日2次消毒,要求职工提高疫情防护意识,做好个人防护,施工期间没有发生一例确诊和疑似病例。
施工中,运土车辆经过老街,老街街道较窄,进车时间长,影响工期和当地居民正常生活。“我们多次与土场、城管、交通、社区等多方沟通,将进土时间调整为晚上8点至12点。由于进土时间较短,量大,为保证工期,加大人力及物力投入,每晚投入100车辆,现场道路协调人员20名,保洁人员15人,洒水车5辆,项目人员每天都工作到深夜。”项目负责人介绍,进黄土时对所有进出车辆都进行了冲洗,不带泥上路,既确保了道路的畅通、整洁,也在有限的时间的内保障了生产需求。
治理初见成效
2021年6月5日,项目部完成了合同的全部工程量,修复后龙潭采石场青龙山矿区复绿,极大改善了生态环境,长江沿线又添新绿。然而,这新绿也给项目部带来了“新忧”。“附近村民散养了很多羊,对于这些羊来说新苗鲜嫩,周围的羊每天都来‘蹭吃’,为了保护幼苗,我们又安排四名工人巡山,定期对草苗喷灌养护,现在草苗长势很好。”项目技术负责裴文斌分享了项目治理的喜悦和“烦恼”。
在江苏省自然资源厅组织省级验收时,专家们到现场实地查看,听取修复治理汇报,审阅相关资料,通过质询与讨论,一致认为,项目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消除了修复区地质灾害隐患,改善了生态环境。中煤水文地质局用实际行动助力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保护。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