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推进矿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2021.10.08 中国矿业报   

  ——我国矿业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与现实逻辑探析之四

  ◎  本报记者 赵腊平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推进,矿业文化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特色与丰富内涵,内容不断充实,不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了矿业元素和矿业追求,也极大地丰富了世界矿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宝库。

  一、矿业精神是新中国矿业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

  在共和国的编年史里,广大的地矿职工以“开发矿业”精神为指引,在地质找矿和矿业开发过程中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同时,也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其中包括以“李四光精神”为主要内涵的地质科学文化,以“铁人精神”(大庆精神)为主要内涵的矿山企业文化,以及以“三光荣”精神为主要内涵的地质勘查文化,等等。这些文化成为地质找矿战线、矿业开发领域精神世界中内涵丰厚、相互交融却又各具特色的绚丽风景,进而又共同凝聚成代代相传的矿业行业文化,即矿业文化。

  (一)“开发矿业精神”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主席在苏联访问时,在留学生任湘的笔记本上题写了“开发矿业”几个字,向全国发出了“开发矿业”的号召。

  我们理解,毛泽东主席题写“开发矿业”有几个深层的含义:一是国民经济建设离不开矿产资源提供能源与原材料,必须高度重视矿业开发;二是矿产资源是通过地质工作找出来的,“地质工作搞不好,一马挡路,万马不能前行”,所以要提前安排地质工作;三是矿业开发既是一项知识与技术密集型的工作,又是一项劳动强度很大的艰苦性的工作,需要培养千千万万具有理想、信念的地质科技人员和矿业职工投身到这一行业当中。

  概括起来,我们觉得,“开发矿业”精神实质上就是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胸怀理想、信念,敢于担当、敢于作为,在这一行业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无数有志的矿业工作者特别是青年一代奔赴荒漠戈壁、深山密林,投入到地质找矿、矿业开发行列。

  (二)“李四光精神”

  李四光(1889~1971),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造者和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者。

  李四光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上世纪20年代,他创立了地质力学,开创了地质科学的新局面,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声誉。他运用地质力学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地质构造特点,认为新华夏构造体系的三个沉降带具有广阔的找油远景,从理论上否定了“中国贫油”论,大庆、胜利、大港等油田的相继发现证实了他的科学预见。他强调在研究地质构造活动性的基础上观察地应力的变化,为实现地震预报指出了方向。

  此外,早在上世纪20年代初,李四光先后在庐山和黄山等地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推翻了国际上有关中国无第四纪冰川的错误结论。新中国即将成立之际,他克服重重阻挠毅然回国参加建设,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地质部部长等职,并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李四光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科学遗产,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矢志不移的爱国情怀、坚持真理的科学品格、强烈执着的创新意识、诲人不倦的师表风范、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三)“三光荣精神”

  在“李四光精神”的基础上形成的“三光荣精神”,即“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被誉为“地质工作之魂”。

  “三光荣精神”的核心是:在精神上,地质工作者要树立献身地质工作、为国找矿的崇高理想、信念;在物质上,地质工作者要正视地质工作身处野外,客观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的现实,不怕困难,敢于牺牲;在追求上,地质工作者要奋发向上,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为国家的地质找矿事业建功立业。

  在 “三光荣精神”的影响下,几代地质工作者奋发图强,为我国能源资源保障、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四)“铁人精神”

  王进喜是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石油短缺的局面,他以强烈的责任感、高昂的热情投入为祖国找石油的工作之中。1960年3月,他率队从玉门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当时条件十分艰苦,工人们住着“干打垒”和地窝子,吃着窝头和咸菜。没有吊车和拖拉机,汽车也不足,王进喜带领全队工人用撬杠撬、滚杠滚、大绳拉的办法搬运和安装钻机,奋战三天三夜把井架竖立在荒原上。在大庆石油会战打第一口井时,为解决供水不足的问题,王进喜带领工人破冰取水,盆端桶提运水,硬是靠人力端水50多吨,保证了按时开钻。准备往第二口井搬家时,他右腿被砸伤,但仍坚持工作。由于地层压力太大,第二口井打到700米时发生了井喷。当时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石粉,王进喜决定用水泥代替,但却没有搅拌机。他不顾腿伤,带头跳进泥浆池里用身体搅拌。经过全队工人奋战,终于制服井喷,王进喜从此被誉为“铁人”。 

  “铁人精神”涵盖了“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等。无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铁人精神”都有着不朽的价值和永恒的生命力。

  (五)“鞍钢精神”

  鞍钢是在被日本人称之“只能种高粱的地方”建立起来的全国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作为共和国钢铁工业长子,鞍钢创造出了无数的人间奇迹。1954年4月,由鞍钢职工王崇伦等7人发出了在全国范围开展技术革新的倡议书,是我国工业战线最早吹响的技术革新的号角。王崇伦创造万能工具胎,一年干了四年的活,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在王崇伦坚持技术革新的基础上,20世纪60年代初,鞍山钢铁公司总结出一套企业管理的基本经验。1960年3月11日,中共鞍山市委向党中央作了《关于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的报告》,毛泽东在3月22日对该报告的批示中,高度评价了鞍钢的经验,提出了管理社会主义企业的原则,即开展技术革命,大搞群众运动,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坚持政治挂帅,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并把这些原则称为“鞍钢宪法”,倡导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从1949年至1985年,鞍钢职工共提出生产技术、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合理化建议120多万项。广大职工这种立足本职,拼争第一,开拓创新,勇攀高峰,默默奉献的精神,成为“鞍钢精神”的精髓。因此,鞍钢党委决定,把职工这种“创新、求实、拼争、奉献”的团队精神,命名为“鞍钢精神”。在“鞍钢精神”确立后的几十年中,鞍钢职工把“鞍钢精神”当成自己的荣誉,也当成一种责任去传承、去发扬。

  除了上述,还有青藏精神,山东地质六队精神、浙江地质七队精神,大冶精神、攀枝花精神、同煤精神,等等,尽管各种精神的具体内涵不尽相同,表现形态也不完全一样,但每一种精神都是矿业全行业(产业链)的地质或矿业职工劳动生活的精神产物,都是这个行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力量。这些富有时代特色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矿业文化的精髓,化为一代又一代矿业人报效祖国的坚定理想、无私奉献的行为风范和不求名利的价值追求,成为广大矿业工作者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与动力,也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推进矿业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新时代矿业文化建设要与时俱进

  在文化建设成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重要“一位”的今天,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矿业文化建设,并把文化作为推进矿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无形之手”,进而从根本扭转矿业的一些负面形象,这是矿业文化必须担负的神圣使命。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加强矿业文化建设,使先进的矿业文化成为全行业、全系统的文化自觉?成为现代矿业的象征与标识呢?我个人认为,应当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坚持矿业文化正确的发展方向

  关于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讲了两个重要的思想:一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二是强调必须坚持三个重大原则,即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这两个重要思想实际上明确地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方向与实现路径。

  矿业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设矿业文化,也必须坚持这个方向,循着这条路径,我们还要做到三点:一是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必须加强理论武装,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二是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矿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三是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弘扬科学精神。从而真正提高矿业职工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行业文明程度。

  (二)加强矿业文化理论研究,不断挖掘、丰富、创新矿业文化的内涵

  推进矿业文化建设,我们要从建设先进矿业文化出发,从历史的、民族的、科学的、现代的、大众的等几个维度来展开矿业文化理论研究,从哲学、历史、认识、价值观等各个方面旁征博引,兼收并蓄,使矿业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厚,底蕴更加坚实,并且能够逻辑自洽,自成体系,魅力四射。

  (三)加强矿业的科普工作和矿业文艺工作,让矿业文化融入人们的现代生活当中

  中国特色的矿业文化,不仅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根植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矿业文化,植根于矿业开发与生产。在网络信息化时代,我们要根据新时代矿业发展的特征,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加强矿业及矿业文化的科普工作,将矿业遗存、地质遗迹等矿业文化载体与文旅有机融合,利用数字技术让矿业遗存、地质遗迹等“活起来”,增值矿山或地质旅游中的精神文化内涵,提高服务水平,让人们在矿山或地质旅游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矿业文化的魅力,感受活化的矿业文化。

  我们要弘扬光大矿业行业重视精神生活与文学艺术的优良传统,加强本行业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批德艺双馨的高水平创作人才。同时,吸引、鼓励社会上的作家、艺术家到矿业行业采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深入基层、深入矿山和野外地勘单位,扎根矿业职工,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四)注意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的矿业文化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对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我们都应该采取学习借鉴的态度,都应该积极吸纳其中的有益成分,使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中的优秀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西方国家完成工业化之后,特别是一些西方矿业大国,在矿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中进行了不少探索,比如较早地运用地质学、矿床学、采掘工程学等指导矿产开发;在矿业开采过程中,较早地意识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废弃矿山的修复与重新开发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且具有自身的特点,这些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与吸收的。以德国鲁尔区为例,这个被淘汰的煤炭工业基地依托文化IP打造,用创意激活老工业区,顺利完成了转型,如今成了世界著名的“工业遗产旅游目的地”和全球工业废弃场所改造开发的学习典范。有人评价:在工业时期,她的工业引领着时代;在旅游时期,她的体验引领着工业。用创意体验展示冷冰冰的工业,让工业传递温暖,给人美好回忆。

  (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矿业文化产业发展

  有关部门要根据矿业行业的具体特点,思考如何破除妨碍矿业文化产业发展的各种体制性、政策性障碍,明确矿业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通过推动矿业文化产业规模化、差异化、精品化发展,构建主导产业特色鲜明、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结构优化的矿业文化产业体系。

  实践中,已有一些地方对废旧矿山进行文旅、文创产品开发,取得了良好效果。比如,位于四川乐山犍为县的嘉阳煤矿,利用建设国家矿山公园的契机,将一个废弃老矿山中的老矿井、矿山小火车、矿工餐等充分利用,加持以矿业文化元素,使之成为一个颇具吸引力的矿山旅游乐园。

  该矿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黄村井,是中英合资在四川建设的最早矿井之一。该井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闭坑,近年经过抢救性规划开发,目前已基本恢复建井初期时的历史原貌,并开发出标志性的矿业文化IP,如矿井体验、矿工餐等。

  在黄村井,游客穿上矿工服,戴上矿工帽,背上矿灯和自救器,在矿工解说员的引领下,徒步进入百米井巷,可以看到真实煤炭在地层中的延伸,了解亿万年前煤炭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还可以了解煤炭开采、掘进、机电、运输、通风、排水全过程。上井之后,你可以一边品味原汁原味的矿工餐,一边倾听“说起芭蕉沟,心头凉悠悠;跟着工人走,还有烟儿抽;又过三五年,还有娃娃逗”等矿工民谣。

  在矿区,你还可以体验一把乘坐小火车的感觉。这里的芭石铁路始建于1958年,全长19.8公里,是国内乃至全世界惟一还在正常运行的客运蒸汽小火车,有“工业革命的活化石”“工业革命的绝版景观”之美誉。坐在小火车上穿越蜿蜒曲折的矿山,一路上可以观赏满山盛开的金黄色的油菜花,邂逅小火车上突然冒出的快闪表现,静听小火车在悠长的山洞里发出的鸣笛声,回味一番颇具异国风情的矿山老街……你会陶醉其中,乐不思返。

  (六)加强对矿业文化的新闻宣传与推广工作

  传播形态是文化的“体”,是以文化人实现文化教育功能的基本依托和手段,决定着文化精神价值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建设矿业文化,要高度重视新闻舆论的作用,充分利用行业媒体和大众媒体,创新传播宣传方式,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中国矿业故事”,传播好“中国矿业声音”,切实加强矿业文化的宣传、推广与普及,不断扩大矿业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感召力。

  “时光让许多精彩故事沉淀为萧瑟的历史,唯有不朽的文化和精神,会在代代相传中愈发灵动和鲜活。”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这其中,无疑包括底蕴深厚的矿业文化。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