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矿山 | 百年“龙烟”中的红色精神

2021.10.11 中国矿业报   

  ◎  本报记者 刘晓慧 张继勇

  在燕山山脉的中部,有一座古老的矿山——河钢矿业龙烟矿山分公司(以下简称龙烟矿),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庞家堡镇,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建矿历史。龙烟矿先后经历了20年民国创办、8年抗击日本侵略者、4年解放恢复、20年新中国重点建设、38年原料供应基地等历史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龙烟矿工人在抗日战争时期打击日本侵略者,解放战争中不畏牺牲,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新中国成立后,龙烟矿为全国经济建设贡献了上千万吨铁矿资源,在我国工业发展史上功勋卓著。

当年运输铁矿石的宣庞铁路线(资料图)

  矿工遭受巨大灾难

  龙烟矿创办初期曾是民国北洋政府规划建设的“中国北方最大的工业中心”。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我国东北后,推出《中日经济提携合作开发华北计划》,明确提出“合作程序的第一步即开发龙烟铁矿”。

  1939年7月,侵华日军注册登记“龙烟铁矿株式会社”,下设庞家堡、烟筒山两个采矿所,随后开启了对龙烟铁矿疯狂掠夺资源的序幕。

  随着矿山规模的扩大、产量的提高,劳力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侵华日军采取了两种办法:一种是强行把人抓到矿山,另一种是把人骗到矿山作劳工。矿山的劳工受尽了非人的折磨。工作中,矿工稍有反抗就会以“八路嫌疑”被酷刑拷打。身体虚弱、生病不能干活的矿工,甚至活着就被扔进大坑活埋。在侵华日军的摧残下,劳工死伤不计其数。

  为了镇压矿工反抗,防止劳工逃跑,侵华日军在多个山头上修筑了炮楼。每座炮楼都有人持枪把守,昼夜不撤。白天从炮楼射击孔伸出一支支黑乎乎的枪口,对着来往的行人,如果有人误入他们的禁区,就会遭到射杀;晚上,炮楼上的探照灯像魔鬼的眼睛一样,射出一道道吓人的白光,在漆黑的夜空中晃来晃去。

  据统计,龙烟矿被侵华日军占领期间,劳工死亡率为7.2%,平均生产每千吨矿石死亡9人。劳工死亡总人数在3万人以上。

  红色种子在矿山生根

  1943年5月,中共龙延怀联合县第五区委以曾经当过矿工的劳工为骨干,组建了由何金海任队长的“红石山游击队”,组织工人解救工友,智袭“老虎课”,攻打火药库,反扫荡,拆毁火车道,与侵华日军开展各种形式的斗争。

  在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前夕,龙烟矿矿工配合八路军和游击队攻打侵华日军统治矿山的老巢——劳务课。1945年8月22日,庞家堡矿区解放,日本法西斯对龙烟铁矿的罪恶侵略宣告结束。

  宣化解放后,晋察冀边区人民政府工矿处驻宣化办事处成立,负责接收宣化所有企业。

  龙烟矿完成接管后,和所属厂、矿成立了两级工会组织,民主选举出工会主席和工会委员,矿山绝大多数工人参加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会组织。自此,矿工兄弟有了自己的家。

  1946年6月底,国民党当局撕毁停战协定,发动全面内战。龙烟矿接到斗争命令后,拆装矿山设备物资,转移至根据地,并加紧生产枪炮弹药,支援一线。 

  当年10月,国民党侵占宣化,抢占龙烟铁矿所属宣化各厂及烟筒山铁矿。因资金短缺,国民党统治下的龙烟铁矿不但没有增加一台设备,原有设备、物资也常被调出。1947年秋,解放战争进入大决战阶段,驻张、宣地区的国民党军政要员纷纷南逃。1948年12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次解放宣化,龙烟铁矿终于永远地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龙烟因矿兴城

  新中国成立后,龙烟铁矿被列入国家重点恢复扩建项目,生产建设屡创佳绩,一度成为我国著名的大型地下铁矿,为新中国冶金矿山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国民经济三年恢复建设时期,庞家堡矿区被列入国家基本建设项目,后正式更名为重工业部“龙烟铁矿总厂”,机关由宣化牌楼西街搬迁到庞家堡区,龙烟的新发展开启。

  1952年6月开始,全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矿产地质勘探局会同重工业部钢铁管理局成立庞家堡地质队,编写了《庞家堡铁矿地质勘探报告》,提交储量8306万吨,并对大岭堡炮梁一带进行调查,编写了《大岭堡矿区综合地质勘探报告》,提交储量6025万吨,摸清了龙烟的家底。

  随着国家的不断投入,矿山的职工力量和产量得到不断发展。到1952年底,矿山已有职工5797人,年产矿砂69.35万吨,累计生产矿砂122.96万吨,供应石景山钢铁厂和太原钢铁厂冶炼。

  为了继续探明龙烟的储量,1953年,在苏联专家指导下,庞家堡地质队对烟筒山矿区和大东地区进行了大规模调查,并编写了《烟筒山铁矿区地质勘探最终报告》,提交储量3743万吨。同年7月,原地质部二二一队、庞家堡地质队等联合对三贤庙铁矿一带进行普查详查,分别编写了《河北省龙关县黄草梁(黄田)铁矿区地质勘探报告》。

  根据探得的储量,1953年,国家对龙烟启动了一期扩建工程,并将其列入国家“一五”钢铁工业限额以上项目。原重工业部下达《庞家堡矿一期扩建任务书》,设计年产矿砂150万吨,以采富矿为主,矿石直接入炉,配套建设35千伏输电等重点项目。1954年,龙烟建立了一坑、二坑、三坑、四坑、五坑,第一大平硐(1080平硐)开凿,年产矿砂104万吨。到1957年末,一期扩建工程全部竣工,实际投资2736.8万元,铁矿石产量达到当时全国总产量的10%,占河北省同期总产量的60%。1955年,国家开始龙烟矿扩建二期工程,以保证太原、石景山、宣化、阳泉和华北其他钢铁厂每年250万吨矿砂供应需求。鞍山黑色冶金矿山设计院设计龙烟矿二期工程规模年产矿石300万吨,计划投资5436.3万元,旨在解决当时国家对铁矿产品的需求。

  在中央的关怀和领导下,龙烟的生产建设受到极大鼓舞。1960年,庞家堡铁矿一万三千多名职工生产矿砂272.35万吨,烟筒山铁矿两千多名职工生产矿砂103万吨,两个矿山产量均创建矿以来历史最高水平。在这一时期,这里还涌现出以全国著名劳模马万水和“马万水工程队”为代表的大批英雄模范和先进集体,并向全国冶金矿山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和先进经验。

  1966年,原冶金部提出“重新认识龙烟铁矿”,下达340万吨扩建任务书,开始实施三期扩建工程,总投资5978万元,主要包括庞家堡矿区、黄田矿区、白庙矿区、小吴营选矿厂及配套项目等。其中,要求庞家堡矿区年采赤铁矿和磁铁矿250万吨,配套建设小吴营重介质选矿厂年处理原矿250万吨和湿式磁选厂年处理原矿58万吨、年产精粉27万吨;黄田矿区年采磁铁矿50万吨并配套干式磁选厂;白庙矿区年采赤铁矿40万吨并配套重介质选矿厂。三期工程到1975年全面建成投产,实际完成总投资6390.7万元,后来的产量也远远超出了当初设计的目标。

  改革开放后,随着资源衰减和采矿生产方针调整,龙烟又重点上马扩建了近北庄露天矿,并大力开拓市场,发展多种经营。归属河钢矿业后,该矿接续实施了近北庄西段地下开采工程。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末,龙烟累计生产各类矿产品达6460.12万吨,为塑造共和国的钢筋铁骨作出了卓越贡献。

  如今,面对资源枯竭和政策环境形势变化,新时代的龙烟人进一步发扬光荣历史传统,全面打响“保生存、求发展”攻坚战,以奋发有为的新姿态,积极开拓非矿产业,谋划实施盘活创效,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努力实现百年新生。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