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8 中国矿业报
——贵州省地矿局117地质大队转型发展纪实
◎ 本报记者 刘晓慧 通讯员 田景轩
贵州省地局117地质大队成立于1960年10月,是一支部技术密集型综合地质勘查事业单位。
上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117地质大队曾是水晶勘查和黄金找矿专业队,曾于1980年代初率先在黔西南州册亨县板其地区勘探成功首个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并先后勘探成功册亨县丫他金矿、安龙县戈塘金矿、贞丰县烂泥沟金矿等特大、大中小型微细粒浸染型金矿数个,累计探明金金属资源量超过300吨。其中,被称为亚洲最大金矿的贞丰县烂泥沟金矿发现于上世纪八十年代。1986年起,117地质大队开始对其进行普查和勘探,到1992年勘探工作结束的时候,当时提交的地质矿产储量是60吨黄金。后经过117地质大队14年的持续工作,共探明150多吨黄金,成为贵州最大的金矿,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也因此成为贵州乃至全国的黄金宝地。贞丰县后来被中国黄金协会授予“中国金县”的称号,为贵州省黄金工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1992年9月,原地矿部授予117地质大队地质找矿“功勋单位”称号。
地质队员工作现场
进入新世纪,在地质市场化推动下,117地质大队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探索转型发展新路,并在经济建设、找矿突破、公益服务等方面,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取得优异成绩。同时该队扎实开展党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和谐地矿建设取得新成效,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丰收”。
持续发挥找矿优势
建队六十多年来,承担水晶、黄金、煤、磷、钒、锑、铝土矿及稀土矿等国家急缺矿种的勘探工作是贵州地矿局117地质大队持之以恒的工作重心,也是优势的集中体现。数年来,该队共探明大中小型矿床十数个。进入新世纪,在多个矿种找矿勘查中,该队获得较好的找矿效果,多次实现找矿突破。其中《贵州省岑巩县注溪钒矿详查地质报告》探获钒矿资源量140余万吨,2013年获贵州省地矿局“地质科技成果奖”(找矿成果类)一等奖;《道真县大塘铝土矿普查》项目探获铝土矿资源量7489万吨,2015年获贵州省地矿局“地质找矿突破奖”一等奖;《贵州省安龙县戈塘金矿接替资源勘查》(2012年1月16日)、《贵州省普安县泥堡金矿区二龙抢宝矿段勘探》(2014年1月11日)等4个项目获贵州局“地质找矿突破奖”二等奖;2012年《贵州省安龙县戈塘金矿接替资源勘查》获局地质科技成果奖二等奖;《册亨县百地金矿预测研究》等三个项目获局地质科技成果奖三等奖等。
自2017年以来,该队先后承担完成各类地质勘查项目近200个。其中《安龙县鲁沟-白石坡矿调》项目成果报告获“优秀”等级;《册亨县洛凡-大沟金矿详查》获2017年度局“地质找矿与地质科技成果奖”三等奖等。2020年6月完成的《册亨-望谟整装勘查区矿产调查与找矿预测》项目,明确找矿靶区3处,预测金矿远景资源量93吨。2020年,该队共承担松桃县高地锰矿、福泉市大湾磷矿、正安县旦坪铝土矿三个大精查项目的钻探施工任务,设计钻孔14个。截至2020年12月12日,全部钻孔施工完毕,累计完成工作量12500余米。本次终孔钻孔ZK2905孔深1794.11米,再次刷新了该队钻探孔深的最新纪录。
同时,大队把开展综合研究、加强科研攻关作为实现找矿突破、锻炼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抓实抓好。近年来,开展各类科研项目近20个,目前还有6个科研项目正在推进之中。
地质队员开展地灾防治调查工作现场
聚焦拓展服务领域
推进转型,从调整产业结构开始。
随着传统地质找矿市场的日渐萎缩,117地质大队把调结构、促转型提上日程。
2018年初,该队根据地质市场变化,及时整合部门,形成4院、2所、1矿、1公司的产业格局,重点强调要做强壮大水工环院,稳定提升测绘工程院、司法鉴定所,做实贵阳地质矿产公司(工程公司)等二级实体。及时进行产业转型,重点加大公益服务、地灾防治及施工力度;有效拓展测绘服务领域;发挥技术鉴定优势,开展司法鉴定服务;强化工程地质钻探施工,积极服务矿山地质、打井找水和地质勘查;推进矿业开发等。拥有固体矿产、地质钻探、水工环地质等甲级资质9个,拥有土地规划、测绘等乙级资质6个,还拥有对外(境外)承包工程资格证书等。2017~2019年,完成水工环项目300余个,合同金额近1.5亿元。
2020年12月,贵州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提出要大力推动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村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的贵州新“四化”建设。
贵州省117地质大队响应号召,积极努力拓展服务领域,在水工环地质调查、工程施工、测绘及地质技术鉴定工作等方面全面推进,用实际行动服务贵州新“四化”建设。经济产业发展产生积极效果。
2020年全年完成经营收入13604.78万元, 其中矿业开发与水工环地质收益合计8800余万元,占比近65%。近年来,通过加大矿业开发力度,通过合作、投资、转让等方式,盘活自有矿权,实现平均每年的矿业开展收益在600万元以上。2019年-2020年度,矿业开发收益超过4000万元。
推进转型发展是一个综合工程,不仅涉及产业,还涉及管理体制的转变。
117地质大队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强化管理,推进高质量发展。完善经营管理办法,大力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和精细化管理,实行单项目结算,强化成本管控。加大项目风险评估,提高风险评估力度,避免承接高风险项目带来的收款风险、法律风险、廉政风险等。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上半年,117地质大队经充分评估,否决项目累计合同金额达4000余万元。
地勘市场同质化日趋严重,尤其在同一省域内,如何避免优势产业同质化,是转型发展的首要任务。找准切入点,避开兄弟单位同质化竞争是117队首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117地质大队勇敢涉足新领域,学习新技术,先后首次承接煤层气勘查项目、井下钻探施工、河湖划界、地灾施工治理等新业务,突破传统业务的束缚,从零做起,既锻炼了队伍,也拓展了领域。先后与黔西南州望谟县、册亨县、安龙县、晴隆县结对,免费提供地灾保障服务,为当地提供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撑。2020年,在晴隆县成功避险重大地灾事故10起,没有1人伤亡。117地质大队也因此受到当地政府好评,1名职工获全省地灾防治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通过产业重组,目前,117地质大队形成水工环院、基础地质调查院、地质矿产勘查院、测绘院、生态环境院、技术鉴定所、工程公司等“五院一所一公司”产业格局,尤其是投入2000万元资金做实工程公司,为地勘单位改革打造企业化平台奠定基础。同时不断修订完善《经营管理办法》《合同管理办法》《单项目实施细则》《财务管理办法》《超绩效分配办法》等经营管理制度,助推地矿经济发展。通过落实拓展服务领域、强占市场先机、激发内生动力等措施和办法,经营收入和经营利润实现逐年增长,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升。2018年及2019年获贵州省地矿局绩效目标考核 “一等奖”,2020年获“二等奖”。
积极适应地质市场发展需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完善体制机制,也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积极性,职工收入明显提高。2017年超绩效总额745.53万元,2018年1091.68万元,2019年1034.99万元,2020年915.39万元。职工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党建引领促进文明和谐
在新的形势下,党建工作更能有效地保障和促进集体的发展方向和内生动力。
近年来,117地质大队党委通过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
严格按照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根据工作需要,提拔任用一批年轻干部,选人用人风气良好。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营造廉政文化氛围。扎实认真开展标准化规范化党支部建设。全队13个党支部在2019年至2020年两年中全部达标。
通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党支部党建工作面貌焕然一新,党建工作质量得到较大提升,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开展困难帮扶、节日慰问、社区共建、文体活动等,表达组织关怀,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提高职工文明素质等,有力促进地矿和谐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近年来,队党委连续荣获贵州省地矿局2017-2019、2019-2021年度“先进基层党委”称号。连续多次获得“贵州省文明单位”称号。
2020年,中央文明委发布《关于表彰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及新一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的决定》,贵州省地矿局117地质大队荣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十四五”期间,117地质大队将做精地质勘查业、做强水工环业务、做优测绘和地质技术(司法)鉴定、开展地灾施工、拓展新能源和市政施工领域业务,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基础管理能力和地质技术服务及科学理论研究水平的理念,明确主业经营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有规划,有目标,有理念,有动力。117地质大队的未来一定能创造新业绩,实现新辉煌。
返回版面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