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5 中国矿业报
◎ 本报记者 李晓娜
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64个项目、10名科技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从获奖项目目录看,多个涉矿项目名列其中。
徐义刚、何斌、王焰、肖龙、钟玉婷主要参与完成的“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与地幔柱研究”,胡瑞忠、毛景文、苏文超、王岳军、袁顺达主要参与完成的“华南陆块中生代陆内成矿作用”,吕厚远、肖举乐、杨晓燕、张健平、吴乃琴主要参与完成的“二万年以来东亚古气候变化与农耕文化发展”,张喜光、侯先光、马晓娅、丛培允、刘煜主要参与完成的“寒武纪特异保存化石与节肢动物早期演化”等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记者发现,今年获奖的自然科学奖项目中,涉矿项目较去年有所增加,并且更加注重成果应用。例如,自然科学奖项目“寒武纪特异保存化石与节肢动物早期演化”是项目组立足祖国边疆,经过15年不懈努力、潜心研究取得的成果。“华南陆块中生代陆内成矿作用”在成矿理论指导下,通过与产业部门合作,金、钨、铅、锌等矿床的找矿勘查取得重要突破。
康红普、吴拥政、林健等主要参与完成的“煤矿巷道抗冲击预应力支护关键技术”,杨进、李中、刘书杰等主要参与完成的“海洋深水浅层钻井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葛世荣、王忠宾、王世博等主要参与完成的“煤矿井下智能化采运关键技术”,孙宝江、殷志明等主要参与完成的“海洋深水钻探井控关键技术与装备”等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以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为主要完成单位的“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创新开发及产业化”,以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等为主要完成单位的“复杂原料百万吨级乙烯成套技术研发及工业应用”等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其中,“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创新开发及产业化”项目攻克了大型煤间接液化“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了从千吨级中试到400万吨的工程放大,在煤间接液化基础理论、关键技术、重大装备及材料、工程放大及系统集成技术、节能节水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重要创新成果,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建成了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项目,实现 “安全稳定清洁”运行,整体技术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以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西南交通大学等为主要完成单位的“自然资源卫星光学遥感测绘关键技术及立体中国应用”,以山西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山西平朔煤矸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等为主要完成单位的“煤矸石煤泥清洁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以陕西陕煤黄陵矿业有限公司、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为主要完成单位的“煤与油型气共生矿区安全智能开采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等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由自然资源部提名的澳大利亚“地球化学演化与大陆成矿”国家重点研究中心主任苏·欧瑞莉获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