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文化 | “莲塘”故事多

2021.11.23 中国矿业报   

  ——首批地质文化村浙江省江山市莲塘村建设巡礼

  ◎  本报记者 李晓娜 通讯员 刘远栋

  如果说地质历史是地质文化村建设的基,那么这个村绝对算得上是底蕴厚重;如果说人文是地质文化村建设的魂,那么这个村也称得上是灵韵深醇。更为重要的是,依托地质元素,结合人文历史,他们于地质资源类型、发展定位中探索出别具特色的地质文化村创建模式。赋地质以人文,融人文于地质,这个村就是今年由中国地质学会评选出的全国首批地质文化村(镇)——浙江省江山市双塔街道莲塘村。

  “金钉子”、“叠层石”、双塔石林、古生物化石;祠堂、虎墙、石拱桥、麻糍……是莲塘村的历史,也是莲塘村的现在。如今,它们像一个个彼此独立却又紧密关联的标签一样,静静地讲述着莲塘“八亿年地史、七百年人文”的故事,诉说着莲塘与时俱进、欣欣向荣的现代故事。

俯瞰莲塘村

  八亿年地史故事

  江山市多山地丘陵,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莲塘村便位于该市北侧的低山丘陵区,地形像一个向南开口的“U”字形,北侧、西侧和东侧被山地环绕,地势总体东高西低。

  这样一个普通的山间谷地却蕴藏着长达8亿年的地质历史。8亿年前的海底火山喷发,遗留下了现出露于莲塘东侧贺基村一带的青白口系章村组火山岩,它是莲塘地区最早地质作用记录。

  而要说莲塘地区现存地质作用记录最完整、最丰富的,当属距今6.3亿年-4.8亿年间的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地质作用遗存,在浙江省省乃至全球都具有代表性。

  作为“浙江地质文化村深化调查与科普示范”项目的承担单位,2019年浙江省地质调查院对莲塘村地质遗迹的类型、特征、价值和分布范围,以及开发利用的潜力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

  调查统计显示,莲塘地区地质遗迹类型覆盖了全部基础地质、地貌景观、地质灾害三大类,涉及地层剖面、构造剖面、重要岩矿石产地、岩土体地貌、地质灾害遗迹7类、10个亚类,共计32处地质遗迹点。

  在众多的地质遗迹中,最具意义和影响的莫过于莲塘村西北侧的“金钉子”——寒武系江山阶全球层型剖面和点位。作为世界级地质遗迹点,这个“金钉子”的成功获取标志着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地学研究成果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其意义绝不亚于奥运金牌。

  江山阶“金钉子”剖面共有两条剖面:碓边A剖面地质露头保持较完整,地层连续、产状清晰,人类活动对其影响较小,1983年起被提议作为全球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候选层型;2005年,地质学家在A剖面之南约200米处新发现碓边B剖面,并且,在2011年8月,国际地层委员会和国际地科联执委会批准了定义寒武系芙蓉统第二个阶底界——江山阶的全球标准层型剖面和点位,江山阶底界的界线层型即位于碓边B剖面上。近10年来,江山地方政府投入了大量经费对“金钉子”进行建设规划保护。

  除了“金钉子”,在莲塘村北侧的新塘坞、达石背和大唐村有3处独特的地质遗迹,它们以灰白色深浅相间的复杂纹层构造,见证着这里曾经沧海桑田变幻的历史。这便是国家级地质遗迹点——新塘坞叠层石化石产地。叠层石又称蓝藻,是藻类在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将海水中的钙、镁碳酸盐及其碎屑颗粒粘结、沉淀而形成的化石,形成的条件较为苛刻。而这里的叠层石不仅是浙江省已知最古老的细菌-蓝藻类化石,而且是我国南方地区前寒武纪地层产出规模最大、发育最完整的叠层石礁,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莲塘村东部毛坞自然村与新塘坞村交界处有一座小山,上面分布着一片岩溶石林——深埋于地底的碳酸盐岩石在长期的地质作用中,逐渐出露地表,在长期的流水溶蚀作用下,塑造成千姿百态的石林,岩溶作用使得岩层中的泥质层凸起,灰质层凹进,相间产出,留下清晰的粗细纹理形态。这便是“双塔石林”,由于它最初形成于海底,又被形象地称为“海底世界”。石林的形成是地质、气候、水文等许多因素有利结合,甚至是巧合的结果,缺少了任何一方面都不可能形成,兼具科研科普和美学观赏价值。

  当然,莲塘村的地质遗迹远不止这些,省级地质遗迹点——大唐村寒武系荷塘组、大陈岭组、杨柳岗组地层层型剖面,典型的滑塌构造、褶皱构造、古生物化石、矿业遗址等,共同组成了一个天然博物馆,吸引着人们探索地球的奥秘。

  七百年人文故事

  莲塘村,因“村前又塘、塘中有莲”,故曰“莲塘”。700年的历史,赋予了莲塘村深厚的文化底蕴,钟灵毓秀,人杰地灵。

  据说,曾经的莲塘“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至今,村里仍保留着“北门第一祠”——徐氏祠堂。据徐氏宗谱记载,莲塘先祖从开化芹川迁入,喜莲塘龙脉之秀丽,山环水绕,峰林荫秀,遂家于此而世不求闻达,乐于田园,式廊住址,创置世业,构造栋宇。

  村内古迹众多,村口有一座建于元末明初的石拱桥,桥边古樟参天,浓荫蔽日;桥前尚存建于乾隆时期的文昌阁遗迹,可见“水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溪山古色围幽野,松竹新阴覆草堂”等刻字。

  莲塘下宅厅门前阀阅门第屏墙遗迹——虎墙,砖砌高8米左右,长逾14米,为明代建筑,距今五六百年,历经风吹雨打,仍然耸立,至今未有修补痕迹。村中心有一古井,已有600多年历史,井深5米左右,汩汩泉水从泉眼中流出,终年不断,冬暖夏凉。在村里接通自来水之前一直供应莲塘地方村民饮用,养育了莲塘村民,共同见证了莲塘地方历史的兴衰。

  在几百年的历史传承中,莲塘也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代代相传,其中丰收节、麻糍节最具代表。

  每年秋收时节,莲塘地区的村民们便载歌载舞,通过特色表演,将农特产品、传统小吃推介给来自远方的游客,庆祝一年丰收的成果。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工作越来越重视,这一传统的民俗更是得到发扬光大,以“庆丰收、兴乡村” 为主题的丰收节每年都会如期举行。

  麻糍节又称老佛节,是江山地区汉族传统节日。它起源于当地汉族劳动人民秋收后庆丰收祭拜天地神灵的仪式,已沿袭数百年。近年来,莲塘地区在继承这一古老传统的基础上,把麻糍节办成了文化节。麻糍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打麻糍、摆酒席,宴请亲朋好友。据说,谁家在麻糍节这天宾客多,就意味着谁家来年事业兴旺。所以,麻糍节总是特别热闹。当然,最令人怀念的还是打麻糍和吃麻糍。麻糍文化丰收节期间,村子里各种文化艺术表演活动也是层出不穷。

  莲塘村700年历史文化里,不仅有传承,还寄寓了这里的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

  新时代振兴故事

  地质文化村如何建设?对于地质遗迹丰富、人文底蕴深厚的莲塘村而言并不算难,但最终落脚点还是惠民为本——乡村振兴。

  基于此,自2019年被列入地质文化村创建示范点以来,浙江省地质调查院在全面调查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基础上,以“规划先导、量力而行、分布建设、边建边用”为原则,结合自身资源特色,探索打造了“地质+自然教育”型地质文化村。

  依托“金钉子”自然保护区,他们系统设计了地质文化长廊、各类标识牌、地质文化宣传折页、地学科普图书等,规划了“化石猎人”体验区和茶叶、莲藕、竹笋等特色农产品采摘体验区。

  莲塘地质文化长廊以地质研学为主题,从不平凡的山、石、水、土、人和村庄发展道路,来讲述莲塘“八亿年地史、七百年人文”的不平凡的地质文化故事。长廊融合了莲塘漫长的地质演化史、悠久的人文历史:碓边寒武系江山阶“金钉子”奠定了开展自然教育的资源基础;风云变幻的海底世界形成双塔石林景观区增强了本区旅游美学价值;海陆变迁以及远古生物进化史拓展了地质故事的想象空间;700年的建村历史积淀了浓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文物古迹提升地质文化村的历史内涵,富硒土壤和水稻、莲藕、枇杷、茶 叶、竹笋等特色农产品指明了产业发展方向……

  为了让村民及广大游客对本地的地质遗迹有科学的认识,同时提高大众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浙江省地质调查院对莲塘村内典型的地质遗迹现象点进行科普解说,以三叶虫外形和莲叶、莲蓬形态为灵感,设计了特色突出、风格统一的科普解说牌。

  地质文化村不同于风景名胜区、美丽乡村,地质科学的内涵为其根基。如何服务学科研究?莲塘地质文化村设计了2条地质研学路线:江山阶“金钉子”→寒武纪三叶虫化石采集体验区→寒武纪 荷塘组与震旦纪灯影组地层界线→双塔石林(五彩石、棋盘石、扬帆起航、龟背石等等)→西阳山组背斜构造→远古海面变迁史(大陈岭组、荷塘组、灯影组地层界线)→岩溶柱峰→里家坞农场(采摘体验、食宿、餐饮),路线长约4公里,串联了莲塘诸多重要地质遗迹点和地质现象,兼具研学、旅游、休闲于一体;大塘村寒武纪岩溶洞穴→寒武纪荷塘组、大陈岭组、杨柳岗组层型剖面→寒武纪三叶虫化石产地→新塘坞叠层石产地,该路线以纯地质研学为主,旅游观光为辅,路线长度约3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满足青少年、游客、普通大众的差异性需求,浙江省地质调查院设计了一些系列研学互动体验活动。例如,面向中小学生的群体的“化石猎人”体验区,让大家在体验化石采集的同时学习和了解古生物化石、三叶虫化石、地质历史以及化石采集工作等方面的知识;面向游客的综合体验区,既可赏莲花,又可摘莲蓬、挖莲藕,通过土壤地球化学、富硒土壤以及富硒农产品等相关科普知识的植入,让游客能在赏、游、品的同时学习相关地质知识。

  如果有一天您来到莲塘地质文化村,不必担心会迷路,各类导游图、交通指示牌都做了专业精心设计;您也不必为交通和食宿犯难,完善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已在科学规划中。

  这是一幅关于莲塘地质文化村建设的美好画卷,上面镌刻着8亿年地史、700年人文,充满了科学奥秘,浸润着文化气息,交融中绽放,实践中结果。魅力“莲塘”,正乘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在“地质文化村”新兴理念的牵引下,讲述着更多的有关明天的故事。

  “莲塘”故事多,等您来做客。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