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9 中国矿业报
——江苏省地质五队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侧记
◎ 沈永炬 宋 刚
“你看,那就是我们正在修复的睢宁县太平山露采矿山。”顺着江苏省地质五队队长王善丰的手指看,一级级削坡降段的台阶就像一条条梯田蜿蜒在数百米高的矿山,从山脚直到山顶,蔚为壮观。
近年来,江苏省地质五队不断创新,以“矿地融合”作为拓宽服务领域、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主线,探索出“生态修复治理+”模式。截至目前,该队主持及参与矿山生态修复治理设计近60处,治理面积累计达1.2万余亩。
生态修复
在徐州市贾汪区的青山泉唐庄村,过去不到10公里的道路上,散落着一二十家煤窑、采石厂,远看坑坑洼洼,就像长满了疮疤。
生态“顽疾”必须根治。2019年,徐州市政府启动“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在铜山、贾汪等地区布局一批生态修复项目,全面打造生态修复工作试验区和先行区。首批工程重任落在了江苏省地质五队肩上,凭借过硬的技术和口碑,承揽下25座矿山的修复治理设计工作,占首批任务的85%。
据介绍,该队历时近半年时间,完成共计25座总面积达4913.53亩山地的地质环境治理设计工作,项目实施后可绿化边坡2310.24亩,新增耕地830亩、园地52亩、林地342.67亩、后备用地1378.62亩。
下一步,江苏省地质五队将进一步主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主战场,对接徐州地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拓展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等工作领域,全力消除尾矿隐患,恢复矿山迹地生态。
徐州市卧牛山公园南侧废弃矿山治理现场
复垦还田
贾汪工业园区东山废弃矿坑原是一片被关停取缔的采石场,之前经过多年开采,地貌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裸露山体断面达1.6万平方米。
2019年,江苏省地质五队按照不同地形地貌,将东山矿区划分为9个治理区域,研究提出6种矿山治理技术,在1.6万平方米的治理面积上,对山体坡面进行绿化,排除了几十处危岩、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设计种植穴复绿区、安全平台复绿区以及坡脚植被复绿带等多个生态绿化区域,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实现从废地到宝地的完美蜕变。
由江苏省地质五队承接的大屯四矿、张双楼等众多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陆续通过评审,不仅为实施保护、监测和矿山复垦复绿提供支撑,而且有力推动了当地矿地一体化管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深化治理
徐州市卧牛山公园为徐州园博园7个分园之一,该废弃宕口因多年的滥采活动,治理区山体资源环境破损严重,存在崩塌、滑坡等隐患。地质五队通过覆盖种植土、修建挡土墙、排水沟、防护栏、植树种草等恢复生态环境,彻底消除废弃矿山遗留的地质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隐患,同时盘活土地资源,达到防灾减灾、美化环境和改善民生的目的。
“通过进行矿山深度治理,在消除地灾隐患的同时,根据矿山客观环境,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打造‘4+修复’治理模式,即‘矿山治理+土地复垦+固废资源利用+生态旅游’,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更多地实现经济效益。”施工现场负责人说。
眺望远处,昔日裸露的山石和周边的土坡重新绽放出生命的色彩。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