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9 中国矿业报
将形成可推广示范的矿山修复技术、标准和模式
◎ 本报记者 刘晓慧 通讯员 林向阳
蒙草生态集团联合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地质环境监测院等单位共同编制的《草原区露天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规范》(简称《技术规范》)近日正式发布实施。
《技术规范》规定,要充分收集矿山规模、自然地貌及已实施的方法等资料,进行矿区位置、规模、受损程度等现状的外业调研;以恢复草原生态功能为目的,合理有效利用降水资源,推广应用矿山生态修复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根据矿山废弃地分类,因地制宜采用地形地貌重塑、排水系统建设及水资源利用、土壤重构改良、植物配置等修复技术;修复后的矿区应营造生物多样性环境,并监测分析评价修复程度和固碳能力,探索建设种子繁育基地、挖掘旅游资源等,贯穿北方草原区矿山修复的现状调查、设计原则、生态修复技术及可持续利用等整个生命周期,为矿山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牵头制定《技术规范》,蒙草集团有着充分的实践经验。在扎赉诺尔露天矿生态修复实践中,蒙草生态集团矿山修复团队利用矿山修复先锋植物种业研究院的科研成果,进行“分层修复+乡土植物配置”,利用蒙草植生毯、生物笆、植生袋、种子魔法包等生态科技产品固坡护坡、恢复植被生长。经过3年的精准修复,矿区生态环境逐步好转。通过小草数字矿山大数据平台监测发现,土地植被盖度由5%恢复到近95%以上,种植植物存活率在85%以上。土壤改良、生态恢复、植物种类、植物品种方面发生了质的变化,之前消失的飞鸟、昆虫、狐狸等野生动物也不断回归,生物多样性增加。曾经的矿山伤疤蜕变为世界地质公园。
2021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矿山生态治理。《技术规范》的发布实施,将形成可推广示范的矿山修复技术、标准和模式,为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