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支撑立根基 转型发展开新局

2022.01.05 中国矿业报   

  ——写在中国地质图书馆建馆105周年之际

  ◎  本报记者 潘冰 通讯员 张亚

  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内,坐落着一座既古老又年轻的图书馆——中国地质图书馆(以下简称“地质图书馆”),说她古老,是因为她是我国最早的科技专业图书馆,从1916年初创时的筚路蓝缕,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日渐壮大,再到新世纪的跨越发展,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而又波澜壮阔的百年发展之路。说她年轻,是因为其创办、发展、完善和壮大始终与中国地质事业紧密相连,历经数次改革,始终涌立时代潮头,是迄今亚洲最大的地学专业图书收藏机构。

1.jpg

  105年来,一代又一代地质图书馆人秉承“有馆尤贵有书,有书尤贵有用”的馆训,坚守初心、牢记使命、恪尽职守、求实创新,为推动地质科学技术进步、发展中国地质事业、传播普及地球科学文化、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7.png

交流会现场

  主动出击,融入地质调查主战场

  作为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单位,地质图书馆准确把握和适应地质调查工作发展的新常态,自觉把中心工作放到全局工作中审视和谋划,紧紧围绕地质调查事业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转变观念,明确职能,落实责任,统筹兼顾国家地质专业图书馆和地学文献研究两条主线,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该馆围绕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开展了系统性、前瞻性和及时性的专题情报跟踪、分析与研究工作,为中国地调局科技部署提供了决策依据,为重大工程提供了信息支撑。在我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国家重大工程中,该馆工作人员针对试采过程中所面临的难点和问题,编写系列报告,填补了试采工程前期准备中急需掌握国外先进试采关键技术相关资料的空白,助力我国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的实施,荣获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荣誉称号。他们紧密跟踪国外地质调查管理前沿信息,形成了系列高质量成果,为中国地调局重大科技决策部署提供了参考依据,助力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有关重大决策。在生态保护修复、生态地质和健康地质等方面,他们也开展了情报跟踪,形成系列基础性和实用性情报信息,支撑地质调查转型升级,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8.png

院士专家点评

  该馆领导班子紧跟国际发展前沿,在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分析研判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主动奔赴地质调查系统及地勘单位走访调研,宣传资源、了解需求、谋求合作、学习取经,先后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调局直属50余家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10余所高校,国家图书馆等图书情报机构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局、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等行业单位开展合作,开创了一条符合图书馆科学发展的新路子,明确了“以需求为主线”的服务理念,完成了由被动到主动、由封闭到开放的转变。

  在为行业单位科研用户提供文献服务的同时,该馆还承担了地质大调查及中国工程院、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努力建设智慧型图书馆、研究型文献中心。随着情报研究、信息技术等各项业务的良好开展,其纵向项目数量和经费实现稳步增长。

  包罗万象,打造地质文化圣殿

  地质图书馆以“直接关系地质学诸门类”为收藏范围,通过商业采购、捐赠上缴、国际交换、共建共享、网络采集、自主建设等途径,获得了国内外大量宝贵的地学文献,包括我国地质学启蒙时期以来许多堪称文物级的地学文献,如《天工开物》《金石识别》《中国矿产志》等。目前,该馆现有馆藏文献86万卷册、各国地学图件1万余套、文献资源数据总量近400万亿字节、元数据记录超过1亿条、在线服务数据库60余个,与40余家行业单位实现了资源共建共享,与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个单位建立了文献交换关系。

  该馆紧密围绕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调局的重大工作部署,瞄准行业发展方向,以“宣传中国地质调查成果,普及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弘扬自然资源文化”为目标,针对地学热点问题,有效集成整合各类地学文化资源,公开出版《中国地质调查》《自然资源科普与文化》期刊,其中《中国地质调查》期刊被纳入“地质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目录”;内部出版物6个,包括《国际地学动态》《非常规能源信息》《海洋地质信息》《国外地质调查管理》《中国地质文化》等。通过打造类型多样的出版物,搭建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及自然资源科学技术、文化交流与传播平台,该馆为广大地学工作者和社会公众提供了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的信息服务,有力提升了地质成果转化和社会化服务能力,大大提升了地质调查成果显示度。

9.png

院士专家参观地质图书馆馆史展厅

  创新形式,擦亮地学服务招牌

  地质图书馆以服务创新为立馆之本,运用多种信息化技术手段,夯实开放式服务基础平台,提升信息化服务能力。同时,他们在传统的到馆服务的基础上,拓宽文献服务范围,增加服务项目:为地质调查工作人员和广大读者提供流动服务、远程服务、自助服务、邮件及手机短信推送服务、科技查新服务、专题检索服务、情报服务、学科馆员服务、文献计量评价服务、科普服务、会议专题服务等;在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调局直属单位及地勘行业单位广泛开展上门学科服务、深层次学科服务、专题文献服务以及日常学科咨询服务等。

  为创新工作模式,地质图书馆建立了纸本与电子资源并重的文献资源联合保障体系、与现代计算机网络环境相适应的地学文献信息服务体系,形成了既面向地学工作者,又面向社会公众的“开放式”服务新模式。年平均网站读者用户访问量突破325万人次,电子资源下载量超过450万篇。

  作为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和中国地调局科普办公室,地质图书馆利用现代科学传播技术,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以地球科学知识体系为基础,以科普能力建设为中心,以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宣传地调成果为着力点,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地学科普成果。该馆具有百年积淀的独特文化优势,是传承弘扬科学精神、传播地质文化的重要阵地。尤其是2016年中国地调局党组提出“责任、创新、合作、奉献、清廉”新时代地质文化以来,该馆积极支撑服务深化新时代地质文化建设,挖掘培树先进典型,宣传工作成效,进一步促进了地质行业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在建章立制方面,地质图书馆围绕地质调查成果管理的业务需求,动态跟踪国内外成果管理现状,深入开展地调成果知识产权、成果科技奖励政策等研究,编写了多部成果管理研究专题报告与实施方案,参与起草了多部成果管理办法,支撑地质调查项目评价与管理、奖励评审和出版物管理等业务,以多种形式开展地质调查成果信息传播与服务,为局科技战略布局、期刊管理和成果转化提供支撑与服务。

  昨日的成就是前行者树立的丰碑,明日的辉煌是后来者肩负的责任。地质图书馆的105年,是历史长河中短暂的一瞬,是地质调查事业巨著的一篇。站在新的历史高点,地质图书馆将坚决贯彻落实中国地调局党组重大决策部署,以建设智慧型图书馆、研究型文献中心为目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整合资源、加强研究、主动服务为重点,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努力建成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专业图书馆。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