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9 中国矿业报
——中外智能化矿山发展一览
◎ 本报记者 张继勇
发达国家的智能化矿山是什么样的,我国智能化矿山与发达国家相比又有哪些不同?日前,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国外矿山智能化经验值得借鉴
据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胡乃联介绍,智能化矿山是一个更具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智能装备、传感系统等技术的应用与集成,既要在物理空间中实现基于数据与模型驱动的控制与管理;更要体现一体化协同,在虚拟空间实现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分析计算。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开始着手研究煤矿自动化开采关键技术,德国DBT公司成功研制了基于PM4电液控制系统的薄煤层全自动化综采系统;美国JOY公司开发了基于计算机集成的薄煤层少人操作截割系统。
进入21世纪,国外智能开采采取钻孔地质勘查和掘进相结合的方式,描绘工作面煤层的赋存分布,通过陀螺仪获知采煤机的三维坐标,进而实现工作面的全自动化生产。
美国在开采条件简单的中厚煤层采用JOY和卡特彼勒的高可靠性成套装备,实现就地干预的自动化开采,即液压支架电液压+记忆割煤。后来,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提出了长壁自动化控制技术,采用高精度光纤陀螺仪和定制的定位导航算法,实现采煤机三维空间定位。
目前,国外矿山智能化已形成了JOY、山特维克、多斯科等国际化品牌,这些厂家均对机械装备和自动化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在掘进机自动截割技术、输送设备监测和自动控制技术等方面获得突破,形成了全功能遥控、截割断面监视、基于神经网络的地质条件识别系统等。
在瑞典基律纳铁矿,基本实现了无人智能采矿,所有操纵均由远程计算机集控系统完成。
在澳大利亚佩斯市的力拓远程控制中心内,工作人员操控着远在1500公里之外的皮尔巴拉地区的矿山设备。世界最大的无人驾驶卡车系统,由73辆卡车组成的自动运输车队让国际铁矿巨头力拓公司的装载、运输成本下降了15%。
“由此可以看出,国外智能矿山建设,特别重视软硬件设施的同步提升,不仅要求采、运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更是把数据的传输、分析决算,作为整个智能化运营放在重要的位置,把现代化的管理体系与数据分析相结合,形成高效的智能运算系统。相较于我国的智能化矿山建设,需要更加注重软硬件设施的搭配,做好采、运等设备自动化的同时,搭配高速率的大数据分析决算中心,让矿山拥有智慧的‘大脑’和灵活的‘肢体’,真正实现智能矿山的同步化。”胡乃联教授如是说。
我国智能化矿山建设蓬勃发展
我国是矿业大国,由于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矿山企业积极行动,我国智能矿山建设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
胡乃联介绍,回顾我国智能化矿山建设大概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单机自动化阶段为主,此时的单个设备实现了可编程控制,减少了人为的干预;第二阶段,21世纪初期,设备与网络之间实现了初级数据处理,达到了小规模的设备与设备之间联动;第三阶段,局部智能化时期,大数据云计算得到应用,实现了设备与设备、端与云之间的互联互通,后台大数据处理中心自动分析决策或给企业决策层提供决策意见,或进入自动操控模式,给设备自动发出操控指令。
与此同时,相关科研院所和煤炭企业注重产学研用相结合,显著提升了我国井工煤矿智能化采掘技术装备水平,推动了井工煤矿逐步实现少人开采。智能化开采关键技术与国外差距逐步缩小,装备可靠性方面逐步提高,并相继自主研发了国产电液控制系统,采煤记忆截割,液压支架跟机自动化,煤流负荷反馈控制及可视化远程干预等核心技术,整体开采水平正向集成智能化方向发展。
虽然我国矿山在智能化方面取得了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的智能矿山相比仍有一定距离,主要表现在:我国大多采矿设备还是以国外主流设备较多;在升级改造方面还受制于人,高额的维修成本和较长的等待时间,让企业失去了升级换代的愿望。不过,也有一些专家表示,在多金属矿山,受限于复杂空间和潮湿、多尘、扰动振动等环境的影响,目前的智能装备还不够智能,不仅打眼、装药、爆破等装备难以实现自动化,而且铲运机、有轨运输设备等还处在远程遥控水平,采矿设备自主运行的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针对以上问题,有专家表示,工业互联网实现全流程数据共享和价值链协同,是矿山智能化发展的大趋势,创新工业互联网生产模式和发展生态,加快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对推动产业价值链升级、多方协同创新、运行优化、资源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中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曹斌表示,结合我国智能化矿山建设,要立足实际,追求实用,确保实效。要从保安全、提效率、降成本的根本目的出发,不断应用AI智能机器人、AR真实场景再现技术、孪生数字工作等技术,助力行业实现从自动化、数字化到智能化的产业升级。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