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6 中国矿业报
——河南省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纪实
◎ 首席记者 王琼杰 特约记者 王星
冬去春欲归,生态强中原。
《中国矿业报》记者近日从河南省自然资源厅获悉,河南省人民政府日前正式发布《河南省“十四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森林河南建设规划》(简称《规划》)。《规划》明确,到2025年,森林河南基本建成,大河大山大平原保护治理取得重大进展;到2035年,生态强省基本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河南基本实现,生态美景永驻中原大地。这标志着河南省生态修复将进入有规可依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规划》对全省自然生态修复系统状况、主要问题及主攻方向,明确了到2025年科学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目标指标、重点区域、主要任务、重大工程和政策举措,是指导全省统筹做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谋划实施相关重大项目的重要依据,是推进国土绿化行动、保护生物多样性、强化农田生态功能、提升城镇生态品质的重要纲领性文件。”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建慧表示。
美景中原扑面来
让山川林木葱郁,让大地遍染绿色,让天空湛蓝清新,让河湖鱼翔浅底……2018年,河南省启动实施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山体保护修复工程以来,昔日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山变成林木葱郁、瓜果满枝的花果山和市民休闲健身的“后花园”、网红们的“打卡地”,实现了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变。
这只是河南省近年来开展生态修复、打造美丽中原的一个缩影。
得中原者得天下。河南省位于我国中部、黄河中下游,地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是淮河的发源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坐拥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大别山三大生态屏障。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十三五”时期,河南省自然资源系统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第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快建设生态强省。
“我们扎实推进森林河南建设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加强资源保护,加快生态修复,增进绿色惠民,强化基础保障,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张建慧表示。
数字是枯燥的,但又是最有说服力的。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河南省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森林资源持续增长,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5.07%,森林蓄积量达到2.07亿立方米,与“十二五” 末相比,分别增加了1.45个百分点、3625.12万立方米。草地综合植被盖度达到84.25%。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明显,累计治理 55万公顷,与2011年相比,全省中度、强烈及以上水力侵蚀面积分别减少70.68%、85.97%,实现面积、强度“双降”。生态保护力度日益增强,制订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将各类自然保护地、生态极重要区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严格保护。 全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前有324处自然保护地,其中30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294个各类自然公园,总面积为144.46 万公顷,为严格保护重要生态空间奠定了坚实基础。生态修复扎实推进,持续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组织实施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京津冀周边及汾渭平原历史遗留工矿土地整治项目、黄河流域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项目等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截至2020年年底,全省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面积3万公顷,土地整治新增耕地面积达到 7.87万公顷,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260万公顷,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镇生态空间持续增加。
“‘十三五’期间,河南省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森林资源管理、矿产资源管理、不动产统一确权登记等重点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改革举措,自然资源领域架构性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张建慧介绍,河南省还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领导机制,高位推动生态保护、建设、修复工作。统筹推进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协调推动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实施,协同联动的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机制基本形成。同时,保障制度供给,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和资金保障机制不断完善,中央和河南省财政资金保障力度持续加大,带动社会投资能力不断增强,形成多形式、多层 次、多渠道的林业建设和生态修复新格局。
生态强省任务重
新形势孕育新机遇,新时代催发新作为。地处中原的河南省,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拥有三大山脉,在全国生态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我们必须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机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历史机遇,大河大山大平原保护治理实现更大进展,在中原大地筑好绿色生态屏障,讲好生态文明建设‘河南故事’。”张建慧进一步说,高质量发展提出了生态保护修复新要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突出了生态保护发展新定位,生态强省建设明确了生态修复与林业建设新任务,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带来了生态建设新机遇。要切实做好顶层设计,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不断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良好生态需求,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河南作出应有贡献。
然而,对既是全国农产品主产区之一,又是传统产业占比大的工业大省的河南而言,建设生态强省并非一路坦途。多年来,河南资源保护与利用矛盾十分突出,人多地少、水资源不足且分布不均、宜耕土地后备资源匮乏,以及城乡建设与耕地保护、生态保护在空间布局上仍存在一定的冲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林地、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维护生态安全底线面临的压力日益加大;河南省大部地方生态较为脆弱,全省尚有水土流失面积212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2.63%,沙化土地面积53.55万公顷,生态系统功能亟待提升;矿山开采导致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严重。
“河南还面临着森林资源亟需提高,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亟待建立健全等问题。”张建慧进一步分析说,特别是在生态保护修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需完善提高方面,当前河南自然资源数据获取和分析决策能力尚需提升,生态空间管控能力不强,资源保护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有待优化。科技创新驱动有待加强,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度不够。不同部门主导的生态修复工程缺乏协调联动,治理措施整体性、系统性不足,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标准规范尚不健全,制约了生态保护修复的综合效益。跨区域、跨部门合力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的监督管理机制、成效考核评价机制与监测预警机制亟待配套完善,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能力和监管执法能力有待提升,社会资本投入生态保护修复的激励性政策措施不够完善。
生态美景驻中原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如何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第一,加快构建“一带三屏三廊多点”的生态保护格局,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让生态美景永驻中原大地成为重中之重。
好雨知时节。日前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的《河南省“十四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森林河南建设规划》,无疑为美丽中原、生态河南建设明确了方向,指明了路径。
根据《规划》,到2025年,森林河南基本建成,大河大山大平原保护治理取得重大进展。重要山脉、河流突出生态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重点地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基本完成,生态屏障更加牢固,流域水生态环境和农田生态系统质量明显改善,城镇生态宜居水平显著提升,生态保护修复走在黄河流域前列。展望2035年,生态强省基本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河南基本实现,让生态美景永驻中原大地。
《规划》围绕高质量推进林业保护发展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出了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森林资源保护监管体系、提升生态碳汇能力、推进黄河沿线国土生态修复、提升三大山地屏障功能、构建重要生态廊道、综合整治平原农业生态涵养区、提升城镇生态空间品质等12个方面的主要任务。科学谋划优质森林培育、天然林保护与修复、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森林资源保护监管体系建设、林草特色种植产业、碳汇产业、重要生态廊道修复建设、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修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城镇生态空间品质提升等11类45项重大工程。
“《规划》提出,河南省将推进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一带一区三屏三廊多点’的空间分区,推进林业保护发展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三大重点区域。”张建慧说,“一带”为黄河生态带;“一区”为平原农业生态涵养区;“三屏”为环绕在省域西部、南部的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大别山三大生态屏障区;“三廊”为淮河、南水北调中线、隋唐大运河及明清黄河故道等生态保育廊道;“多点”为自然保护地、国家储备林、国有林场、绿色富民产业集群等重要节点。三大重点区域则分别是生态保护保育、生态修复和综合整治重点区域。其中,生态保护保育重点区域主要分布于三大山地生态屏障和黄河生态带范围内的各类自然保护地。生态修复重点区域主要包括山地丘陵区的历史遗留矿山,郑州、洛阳、平顶山、鹤壁、焦作、三门峡及永城等地的采煤沉陷区,豫西黄土丘陵水土流失区、南阳石漠化地区、驻马店西部山区建材矿产集中开采区,以及采砂等活动破坏的河道湿地等生境破碎、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综合整治重点区域主要包括黄淮海平原和南阳盆地的农业区,海河、黄河、淮河流域蓄滞洪区,以及明清黄河故道等区域。
与此同时,《规划》提出,河南省将全面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明确黄河沿线、山地屏障区、重要生态廊道和生态斑块、平原农业生态涵养区及城镇空间的生态修复主要任务,为科学谋划重大工程提供依据。为此,河南省将实施林业保护发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在生态修复方面,河南省重点开展黄河、淮河、南水北调中线干渠、隋唐大运河及明清黄河故道和沙颍河等重要生态廊道修复建设工程,南太行、伏牛山、桐柏—大别山等生态屏障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修复工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和城镇生态空间品质提升工程,为建设生态强省奠定基础。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伴随着《规划》的发布实施,一个山峦层林尽染、平原绿意盎然、城乡鸟语花香的美丽画卷已悄然舒展,一个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河南正扑面而来。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