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浇灌绿色高原

2022.01.29 中国矿业报   

  ——中煤地质总局参与木里矿区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的前前后后

  ◎  本报记者 张继勇

  【核心阅读】

       木里矿区生态环境治理工程项目开启了高原高寒地区地表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实践,项目的探索实施有效控制了极端天气诱发的地质灾害发生,使治理区域与周边自然景观相协调,人工修复为自然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解决了世界首例高原高寒生态修复治理难题,并因此建立了适合高原高寒地区煤炭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科学治理体系。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党委书记、局长赵平明确表示,木里项目虽然治理时间紧、治理任务重,但同时也是做强做大生态文明建设相关产业的重要机会。

  近年来,青海省木里矿区各矿井种草作业面坡地每平方米出苗达1000株以上,平均每平方米出苗达1500株以上,出苗均匀,长势良好,均达到设计要求。木里矿区种草复绿取得阶段性成效,实现了“两年见绿出形象”的目标。

  修复后实景

  挺进高原勇担当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加大了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木里煤田坐落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交界处的大通河上游盆地中,矿产资源丰富,由于过去多年的掠夺式采挖,造成生态环境破坏。近年来,当地政府严厉打击非法盗采行为,并大力开展生态修复工作。

  2020年8月31日,木里矿区以及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现场启动会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木里镇举行。

  根据部署,青海省2020年8月到10月,在相关地区开展排查工作,全面关停工矿企业,加快实施保护修复项目;2020年11月到12月,探索形成新的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2021年1月到12月,全线铺开修复整治工作;到2023年12月,确保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建成高原高寒矿山生态公园,形成公园运维长效机制。

  在木里矿区修复治理项目的遴选中,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从27家投标企业中脱颖而出,一举中标木里矿区生态整治项目一标段工程。

  面对当地政府“两月见型打基础、当年建制强保障、两年见绿出形象、三年见效成公园”的要求,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迅速成立木里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指挥部和党工委,组建了高水平专家团队和精干的施工队伍,扎实推进木里矿区3、4、5、7、8、9号井采坑和哆嗦贡玛采坑7个采坑渣山一体化治理工程。

  筑梦为马守初心

  2020年9月底,一场关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保卫战在木里打响了。木里矿区的冬天来得特别早,当时气温已降到零下。面对施工面积大、工期紧、任务重、环境极端、施工难度大等困难,他们必须要在规定时间里完成施工要求进度。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采用了规模化、多专业、大兵团会战模式,总局多家下属单位协作完成修复治理工作。

  “木里项目意义重大,青海省委、省政府对木里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政治要求高、社会期待强,承担此项任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同时,木里综合整治项目治理时间紧、治理任务重,这是展现总局品牌形象,履行央企责任,做强做大生态文明建设相关产业的重要机会。”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党委书记、局长赵平对木里项目提出要求。

  狂风暴雪,滴水成冰,强烈的紫外线在这里已经不是头号“敌人”,超过4200米海拔,空气稀薄,含氧量仅为内地60%左右。“刚来的时候,几乎每天都有人被抬下去吸氧,高反俨然已成为常态……”51岁的安全环保总协调顾素清回忆道。

  为了保障任务的完成,他们成立了项目部党支部党员突击队,并举行了隆重的授旗仪式。他们充分发挥党员及其党员突击队模范先锋的作用,带领项目部全体人员勇往直前,全力向目标冲刺。

  项目组成员加紧施工节奏,挂图作战、倒排工期,环环相扣、压茬推进。短短数月,他们在3号井、4号井、采坑、渣山治理范围总面积为16.7平方千米,回填的土石方超过1000万立方米。

  “一坑一策、渣土回填、边坡稳定、水系连通、构建湿地、资源保护”。围绕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提出的综合治理思路,出动各类管理、技术人员43名,累计组织劳务工人1800人、各类机械设备1200余台套投入项目攻坚中。昼夜不停,机器轰鸣,一个个巨大的矿坑逐渐被填平,原来刺眼的“伤疤”经过中煤地质人的巧夺天工,已渐渐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经过中煤地质总局及其他单位夜以继日的艰苦奋斗,原本伤痕累累的矿区,旧貌换新颜。3、4号井共完成边坡整形114 平方千米 ,修筑便道30.9 千米,土石方回填1045万立方米,引水工程土石方2.9万立方米,按计划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全面做好覆土复绿工作,还木里矿区绿水青山奠定了坚实基础。施工过程中,青海省、海西州政府领导多次莅临项目现场,高度评价了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及其他单位在木里生态治理工程中的组织管理、施工进度及质量效果。

  使命必达见精神

  木里地区生态整治项目是我国首例在高原高寒地区大规模土壤重构与种草复绿工程,第二阶段种草复绿工作任务重、质量要求严、技术风险高、气候恶劣、施工条件差,且种草黄金窗口期短。

  2021年5月,中煤地质总局召开木里矿区生态整治项目第二阶段工作推进会,就下阶段覆土种草复绿工作作出部署,要求各参战单位提高创新意识,保护科技成果;落实安全责任,强化环保意识,确保覆土复绿主体工程如期顺利完成。

  随后,木里矿区生态整治项目党工委认真贯彻总局党委精神,在木里项目部召开动员大会,提出了“党员冲在第一线,大干三十天,全面完成覆土复绿工程,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口号,项目组精细组织安排,责任压实到人,倒排施工工期,抢抓种草黄金期,

  5月,我国大部分地区已是春暖花开、阳光明媚,可在木里矿区依然是风雪交加,夜晚气温已降至零下10度。保护好草籽是打赢木里地区生态环境保卫战的基础保障,5月21日下午4时许,三辆载着47.33吨2051袋草籽冒着风雪抵达项目驻地。为了确保草籽不被淋湿冻坏,项目部发动全体人员投入这场“草籽保护战”,他们肩扛装有数十斤草籽的编织袋在海拔4200米高原雪地上数次往返,在雪地里踩出了一条泥泞的小路,直到夜里12点才完成所有卸货工作。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复绿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着。针对青藏高原的生态特点,他们创新性制订出“七步法”种草流程步骤,为科学指导木里矿区开展种草复绿提供了技术支撑,创造了高原高寒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奇迹。

  经过近1个月的攻坚克难,以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为主的多家单位,圆满地完成了覆土复绿任务,种草面积共计19785亩,出苗情况达到了设计的要求,长势喜人。

  2021年9月15日,该项目通过了青海省多部门组织的专家验收。专家组给出了如下验收意见:该项目开启了高原高寒地区地表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实践,项目的探索实施有效控制了极端天气诱发的地质灾害发生,使治理区域与周边自然景观相协调,人工修复为自然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解决了世界首例高原高寒生态修复治理难题,并因此建立了适合高原高寒地区煤炭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科学治理体系。自此,该局在打赢“生态环境修复保卫战”的道路上又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巍巍青山,茫茫高原。在这场热血与冰雪的较量中,中煤地质人以顽强的工作作风,突出的工作业绩,接受高原的锤炼,诠释了中煤地质人“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坚毅品质。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