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地勘劲旅是这样炼成的

2022.02.10 中国矿业报   

     ——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转型发展纪实

  ◎  首席记者 王琼杰 通讯员 刘桂阳

  核心提示:尤其是在全国首创的绿色勘查工作方法与制度上,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为全国各类绿色勘查规范标准的制定提供了“青海经验”。

  巍巍昆仑,三江之源,在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活跃着这样一支地勘劲旅,这就是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

  成立60多年来,她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扎根高原,致力于国家和全省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工作,为保障能源资源安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聚焦党的建设

  进一步强化政治引领

  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党委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持续推动党的建设向基层延伸,真正让党旗高高飘扬在了野外生产第一线;不断深化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推进民族团结创建,坚持“勘查一地,造福一方”;积极主动投入到脱贫攻坚战(共选派3轮16名驻村干部,筹措投入扶贫专项资金125万元),3个帮扶村如期脱贫,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厚植有色地勘文化根基,以党建带群建,凝聚力量,为全局各项工作稳定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丰润道德滋养。

  “2021年,局党委进一步提高站位,压实责任,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坚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作风问题整治,党的建设全面加强。”该局党委书记包维珍如数家珍地介绍,通过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20件涉及地勘、民生地质工作和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切实增强了职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两个责任”有效落实,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全局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推动党建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坚持运用党的科学理论滋养初心、引领使命,思想建设稳固提升,形成了“分层分级学、党员全覆盖、群众受教育”的学习长效机制。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基层组织建设提质增效。作风建设持续推进,已整改到位巡视反馈问题20个,并以档案资料专项清查为抓手,深入开展作风突出问题大整治工作,针对6大类15项作风顽疾,制定出台相关制度措施,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向好向善。

  聚焦主责主业

  保障能源资源安全

  近年来,该局的地质找矿从贵金属、有色金属逐步扩展到战略性新兴矿产、“三稀”矿产,涉及的矿种达40多种,先后发现、评价并提交各类矿床70余处,其中大、中型矿床20余处,累计探获各类矿产资源量:铁矿石量5.47亿吨,金210吨,银2803吨,铜铅锌612万吨,镍1.7万吨,钴3284吨,铋3674吨,硫铁矿1695万吨,潜在经济价值共计5000多亿元。在三江北段、东昆仑、阿尔金、柴北缘、祁连、西秦岭等重要成矿带上,他们累计完成面积性物化探测量约13万平方千米,提交各类地质报告1036份。

  “我们实施的沟里金矿整装勘查凸显了全省‘金腰带’的黄金资源优势, 提交抗得弄舍金多金属大型矿床1处,果洛龙洼等一批大中型金矿转入开发;格尔木市尕林格富铁多金属矿成为我省首个亿吨级铁矿开发基地;玉树治多县多彩地区有望成为千万吨级铜多金属矿产储备基地;都兰县沟里金矿、格尔木肯德可克钴铋金铜矿、门源县松树南沟金矿、红沟铜矿、群力铁矿等一大批高品质、高储量矿床的开发利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保障,锻造了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服务水平好的地勘铁军。”谈起近年来的地质找矿成果,该局局长董永弘颇为自豪地说。

  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该局实现找矿增储,民生地质再创新高,全年共新增资源量金5吨、银200吨、锰210万吨、钨2万吨,提交三岔口地区金钨多金属矿、红石山地区金矿2处普查基地,落实民生地质项目144个。

  聚焦科技创新

  推动高质量发展

  多年来,该局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全面深化科技创新战略,大力实施“传帮带”,依托青海省隐伏矿勘查重点实验室和“产学研用”科技创新平台,累计实施科研项目33项。他们大力推进交流合作,先后与多个省(区)地勘单位、科研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地勘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为地质服务领域拓展和壮大源源不断注入新动力。

  在阿尔金成矿带,该局引进“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的识别方法及系统”开展高分遥感地质调查,显示了寻找伟晶岩型“三稀”矿产的潜力;在迈龙地区,该局通过大比例尺遥感构造解译新发现了规模大、品位高、延伸稳定的含金构造蚀变带;在东昆仑成矿带,该局开展1∶2.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查证发现了一大批找矿靶区和重点项目,新拓展和深化的东昆仑东段镍多金属矿勘查、都兰片区银多金属矿勘查等,成为全省找矿突破重点潜力地区,并取得了显著的找矿成果。

  “尤其是在全国首创绿色勘查工作方法与制度上,为全国各类绿色勘查规范标准的制定提供了‘青海经验’。” 董永弘说。

  2021年,该局全面落实科技创新战略,依托青海省隐伏矿勘查重点实验室,进一步提升地质科技创新与应用水平,理论指导找矿见实效。他们针对青海省优势金银矿、急缺的战略性钴矿安排3项专项研究和4项综合研究项目,在化解“卡脖子”的地质问题上取得关键性进展。他们引进无人机多光谱遥感技术,在地质填图领域开展应用实验,2天完成50平方千米的基础数据采集,空间分辨率达0.15米,展现出精准识别、快速高效等特征,为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地质工作效率提供了借鉴。

  聚焦绿色发展

  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进入新时代,该局深入贯彻青海省委省政府“一优两高”战略部署,坚决扛起生态保护政治责任,积极开展新时代地质工作发展新探索,主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资源管理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该局实施的祁连山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青南地区环保督查恢复治理,以及祁连冬库、泽库县多确壳等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有力支撑了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的玛多震后果洛、海南全域地灾排查、汛期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与治理等项目,有力支撑了全省防灾减灾工作;实施的全国土地“三调”试点、全省“两区”划定、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等项目,有力支撑了全省自然资源管理;实施的互助县班彦村等贫困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理等项目,有力支撑了精准扶贫;实施的基建工程基础勘察、地下水资源勘查、地下管线测量等项目,有力支撑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地质、大生态、大服务的理念已经开花结果。

  尤其在2021年,该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民生地质也是主责主业的理念,在全局上下形成民生地质与地质勘查是机之两翼、车之两轮、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氛围。他们进一步加大政策研究力度,找准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发展战略、重大工程建设等与局民生地质产业发展的平衡点、结合点和落脚点,在巩固水工环、地灾防治、土地管理、测绘、测试、规划、监理等产业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工程物探、土壤质量调查、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地理国情监测、宅基地基础信息数据调查、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系建设等项目,着力构建了以生态修复排查、设计、施工和监理等生态恢复治理类项目为支撑,以地质灾害排查、体系建设、监测预警、治理工程等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和国土空间规划、矿产资源规划、地理国情监测、河湖管理范围划定等服务自然资源管理类项目为重点的民生地质发展格局。全局民生地质服务区域覆盖全省,市场份额逐年提升。据统计,该局全年共落实民生地质项目144个,经费共计16372.46万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25.94%,比上年增加2919.16万元,为保障地勘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显著作用。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