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1 中国矿业报
——读《英雄山》有感
◎ 陈华文
长期以来,对革命战争和英雄人物的文学书写,在文坛备受关注,也涌现出不少佳作。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徐贵祥,这些年来在军事题材创作领域成就斐然,如《仰角》《历史的天空》《八月桂花遍地开》《明天战争》《马上天下》《四面八方》等作品一经问世,就产生广泛影响。而长篇小说《英雄山》,则是他推出的又一军事文学力作。
徐贵祥是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军事文学委员会主任,他的创作和军事文学结缘,与其成长历程紧密相连。年轻时,他便离开家乡皖西参军入伍至今。徐贵祥也是一位经受过战争洗礼的作家,步入文坛的首部作品,写的就是牺牲在自己身边的战斗英雄。文学创作中,对战争的思考、对英雄的书写,他的文学版图一直都没有离开家乡皖西,就如同莫言之于高密、贾平凹之于陕南、王安忆之于上海、张炜之于胶东半岛。
《英雄山》的故事背景主要发生在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故事场景设定于鄂豫皖地区,这里也是徐贵祥创作的“文学现场”。《英雄山》由《穿插》《突围》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穿插》,主人公为红军侦察参谋凌云峰,他擅长打“穿插”,以少量兵力迂回到敌人侧翼或后方作战,屡建战功。后来,他所在的军队经过惨烈的战斗,几乎全军覆没,他本人也不幸与主力部队失散。在前往陕北寻找队伍的途中,抗日战争爆发,他阴差阳错进入了曾经的敌人、地方军旅长谢谷的部队。在国共合作共御日本侵略者的时代大背景下,凌云峰做出了自己艰难抉择。小说的下部《突围》,则从“反面”揭晓了很多谜底,包括凌云峰“复活”的真相。国民党军校“特殊人才”易晓岚在接受培训后,更名改姓,冒充红军团长凌云峰潜入红军队伍。此前,易晓岚对凌云峰的个人历史做了充分了解,他渐渐开始敬仰凌云峰并冒充他。在执行任务的关键时刻,易晓岚选择站在了正义的一边,并从此开始了脱胎换骨的改变。
《英雄山》书写了一段气势撼人的革命战争史,也是共产党人英雄无名、信仰不灭的革命传奇。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曾经历不同情境下不同程度的信仰危机,有人动摇,有人沦沉,但信仰和意志刚强的革命军人,在困境中磨练,最终成为英雄。整部小说,如其说是讲述战争故事,还不如说是探究人的命运、人性本色,彰显共产党人、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的英勇无畏与顽强崇高的革命信念和牺牲精神。小说的故事情节精彩曲折,其战争场面众多,既展现了战场上的瞬息万变,同时也探究英雄人物的内心世界、成长之路和情感历程,这让残酷的战争多了几分铁骨柔情。小说中对信仰的拷问和探寻,没有一味地唱高调,也绝非一味地追求惊险和刺激,更不是苍白的坐而论道,而是通过人物自然而然的命运走向,经叙事逻辑逐渐发展,最后水到渠成。
也许有人认为,军事题材的文学创作只有描写宏大的战争场景、塑造全知全能的英雄形象才“好看”和“过瘾”。其实,军事题材的文学归根到底还是文学,既然是文学,重点依然是写鲜活的人、写复杂而耐人寻味的人性,呈现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面相。徐贵祥尽管是写战争场面的好手,可他更乐意写人——内心丰富的军人。在他的系列军事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到梁必达、沈轩辕、陈秋实等一个个性格鲜明的文学形象,令人记忆尤新,《英雄山》中也同样如此。
一部作品的文学份量,取决于作家的思想认识高度。徐贵祥在军事题材的文学创作中,其叙事模式不啃老本,不墨守成规,努力探索叙事的多维空间。《英雄山》中,他采用了牺牲者的魂灵以第一人称“我”,讲述人物之命运。小说上部《穿插》中,以牺牲的英雄凌云峰为视角,“我”揭秘英雄成长的历程和复杂的真相。下部《伏击》中,则以国民党军官楚大楚的魂灵展开叙事,“我”见证了国民党和红四方面军之间盘根错节的历史及其后来联合抗战的前因后果。这种小说叙事方式的突破和创新,反映了徐贵祥文学创作中敢于“吃螃蟹”,敢于打破文学创作中的金科玉律。
小说尽管是虚构的艺术,但是小说故事和作家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英雄山》之篇名,虽说是虚构的,可在现实中有其原型。徐贵祥年轻时一次在烈士陵园散步,而该陵园就叫“英雄山”。这让他感慨不已,无形之中成为强烈的文学意象,并长期在创作中闪现着。《英雄山》中的《穿插》和《伏击》两个部分,其实也可以看成两部独立的小说文本,而在结构布局上藕断丝连,在思想价值方面,彰显的是英雄主义精神。徐贵祥内心有一个“英雄梦”,他一直以来的文学书写,就是努力塑造英雄的文学形象。他之所以对英雄如此痴迷,是因为英雄主义可贵、英雄精神难得。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英雄主义精神弥足珍贵,若失去这种精神,那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是不可想象的。
作为军旅作家的徐贵祥,对于战争的文学表达,有其立场和态度:写战争的终极目的是追求和平,理智和审慎地对待战争,用智慧和人格化解战争,也许就是最好的战争。阅读长篇小说《英雄山》,思想启发是多方面的。
一是文学创作中要处理好战争与人的关系。作为军事题材的小说作品,很多作家时常不自觉地陷入硝烟弥漫的战争场景书写中,并以此津津乐道。战争场景的生动描写固然不可或缺,可作为战争中的人则是主角。把人的形象刻画好,把人的命运走向呈现好,这是小说创作之根本。战争与人不是矛盾的两个对立面,创作中不能顾此失彼,这也考验作家的文学才能和小说的宏观驾驭能力。
二是文学创作要有创新创造的勇气。徐贵祥在系列军事题材小说创作中,无论是故事构建还是人物塑造,从来都不重复自己,更不走回头路,他总是在寻求新的叙事模式和新的表达方式。而有些作家的文学创作,虽然作品数量不少,但是总在原地踏步,以至于故事内容干瘪,人物形象模糊,很难有“记得住”和“传得开”的文学亮点。
三是文学创作主题思想要旗帜鲜明。徐贵祥在《英雄山》中,就是主题鲜明地弘扬英雄主义精神,这种精神也是我们的底气之所在。当前的文学创作中,有的作家受到西方各种先锋流派的影响,不仅故事情节散漫、语言拖沓,且文学的主题思想模棱两可、有的甚至不知所云、一头雾水。中国历来有文以载道的优良传统,这个传统在今天依然具有强大的文学魅力,面向新时代的文学创作,唯有文学主题思想鲜明有力,作品才能引导人、鼓舞人和激发人。
书名:《英雄山》
著者:徐贵祥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9月
作者简介:陈华文,1976年生,湖北汉川人,博士、副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评论委员会主任。近年出版《大地文心》《最是书香》《家国书事》《书山问道》《山河气韵》《寻找文心》等文学评论集,曾获得大地文学奖、中华宝石文学奖等奖项。另热爱美术,其20幅画作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