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7 中国矿业报
——浙江省有色金属地勘局扎实推进转型升级纪实
◎ 本报记者 刘晓慧 特约记者 朱培辉
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是活跃在浙江的一支老牌地质队伍,成立于1955年。这支队伍除了在找矿领域功勋卓著外,在谋求市场化发展道路上更是独树一帜,上世纪后20年实施的“一业为主、多种经营”“两业并举”(即地质找矿、多种经营)和“全面走向市场”等三次重大发展战略调整,曾经一度引领全国地勘行业的改革潮流,改革成果对当时的有色地质系统产生了重大影响。
近年来,在传统地质工作面临严重萎缩的形势下,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主动谋划,聚焦浙江省“八八战略”,有目标、有规划、有效果地打出了系列转型升级组合拳,产业格局得到了明显优化,服务水平有了质的提升,综合实力得到了显著加强。如今,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拥有9家下属二级单位和8家三级法人企业,以及2家参股矿业公司,清晰地呈现出地质勘查、矿业开发、地灾治理、生态与环境修复、工勘检测技术服务、建筑施工、房地产及物业管理等七大产业,在赶考路上递交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立足主业,以专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过去数年,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先后获“全国模范地勘单位”“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先进集体”和“浙江省地质找矿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也源于对这份荣誉的坚守,数年来,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始终坚持地质立局,围绕国家紧缺战略性矿产资源,落实浙江省“十三五”矿产资源规划和深部找矿实施方案(2016—2020年),在省内和新疆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资源,把地质找矿工作做细做实。除金、银、铜等金属矿外,重点针对浙江省优势非金属矿开展地质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找矿成果,新探明萤石矿石量451.8万吨,CaF2矿物量216.5万吨,叶蜡石矿石量366.80万吨,高岭土矿石量371.49万吨。
与此同时,作为浙江省生态修复技术单位,全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承担的浙江省11个县(市、区)的土地质量地质调查项目成果全部为优秀;完成的舟山岱山火箭农场盐碱地改良和水稻种植项目成果喜人,“一种盐碱地改良水田种植水稻的系统”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深入实施1∶25万浙东地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表深层土壤样品采集项目和1∶25万浙江省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采样工作;全面落实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细采样项目和20家重点监管企业的土壤污染详查调查取样任务,项目负责人受到生态环境部表彰奖励;开展了牛角湾黄铁矿酸性废水治理研究;“CN202010709473.4一种电动土壤重金属去除装置”发明专利申请正在走流程。
作为浙江省地灾防治主要技术支撑单位,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认真履行公益职能,按照浙江省委省政府“千名地质队员‘驻县进乡’”工作部署,组织精干力量对接地方落实地灾应急抢险、地灾隐患调查和地灾科普宣传等除险安居工作,仅仅2021年,全局就开展地灾应急响应700多人/次,排查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1000余处,巡排查2500余处,科普群众近5000人。
另外,他们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投身服务乡村振兴,以挖掘地质元素为基本手段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大显身手。帮贫结对村——“浙江开化县士谷地质文化村”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果,该项目的地质遗迹调查、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地质文化村规划设计及建设方案全部由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主导完成,前后历时3年,并为当地政府吸引了社会资金1058万元用于第一期旅游开发,该项目也为地勘单位今后更有力地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
在地球化学调查方面,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开展的农村土地质量地质调查项目,在出具成果报告中的“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富盛镇青马村-凤旺村-义峰村天然富硒地块”入选全国首批天然富硒土地名单。
理顺关系,为事企分离改革夯基垒台
事企混合是阻碍地勘单位发展的沉疴痼疾,必须予以根治。为此,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积极推进生产单位公司化、企业集团化,着力解决产权不明、市场主体不清、财务风险等诸多问题,为后期浙江省地勘系统全面统筹改革理顺关系、夯实基础。
该局对所属浙江有色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绍兴山川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9家单位进行了整合,组建成立“浙江有色地勘集团有限公司”,增资注册资金至3.91亿元,统一了社保、公积金等缴费标准,并成立财务集中核算中心。为进一步优化内部资源配置,规划成立了浙江有色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对集团所属处于同一产业链的勘察事业部、测绘与地理信息事业部和地球物理与检测事业部等3家单位进行统一管理,既避免同质化竞争,又加粗加长产业链,最大程度地激发企业经济活力。同时,把浙江省地勘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作为集团的矿业平台,通过探矿权梳理和矿业权流转等工作,基本实现了矿业权的公司化和市场化运营。至此,通过公司制改革、股权划转、二次增资等系列运作,形成了以建筑施工、地质技术服务和矿业投资为主要产业方向的新型现代化企业。
多措并举,抓好科技和人才两大“关键”
科技是自立强局之本,而人才是发展之基。
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挂牌成立院士工作站,开展重大课题攻关研究。切实发挥劳模工匠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由劳模工匠领衔,成立科创中心,中心按照技术领域的不同对应成立了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大师工作室和青年英才创新工作室,以此为支撑,立项落实《黄铁矿酸性废水治理研究》《玄武岩台地区生态地球化学研究》等涉及水、土、信息技术、地灾、环保、找矿、地热等多领域科研项目,效果显著,一批优秀成果得到了孵化和转化利用,其中关于生态修复的《一种盐碱地改良水田种植水稻的系统》和《废弃石煤矿山镉污染修复技术研究》双双获2019年度全国能化地质系统优秀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浙江新昌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滑坡灾害监测预警项目》在2020年被自然资源部评为“优秀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降雨型滑坡精细模拟评价与加固技术》《浙江省成矿构造环境与金属矿床找矿方向》双双获2017年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马园、施家桥、芳泉三处矿山岩体边坡稳定性评价与治理设计》《绍兴市禹陵基地浅层地温能应用示范项目》分获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三等奖;获实用新型专利45项,发明专利2项;1家集团旗下公司被认定为浙江省2021年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
近两年,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投入了大量资源,切实抓好人才服务,为人才发展提供优越环境和提升平台,使得高技能人才喷薄而出,各项荣誉接踵而至。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职工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全国优秀地质调查员1人,全国地质勘查行业“最美地质队员”1人,“浙江金蓝领”1人,浙江省“业务能手”2人,浙江省劳模1人,浙江省“最美国土资源人”1人;新增教授级高工5人、高级职称33人、中级职称88人。
凤凰涅槃,为高质量发展贡献地勘力量
近年来,在面对市场低迷,尤其是疫情影响和地勘单位改革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等诸多因素叠加制约下,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仍然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坚决实施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探索出了一条砥砺奋进、创新发展之路,基本实现了经济发展高质量、技术服务高水平目标。
2016年以来,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共上交税金3.92 亿元;2021年总收入达到了2016年的2.5倍。“十三五”其间,该局获中国有色金属建设协会QC成果一等奖24项,优秀工程勘察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9项,信息技术三等奖1项;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国家优质工程2项;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优秀职工创新成果一等奖2项;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优秀地图作品裴秀奖银奖1项、铜奖2项,全国优秀测绘工程奖银奖1项、铜奖1项;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分会优秀奖1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地质找矿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全国地质勘查行业首届地质调查员(地灾方向)职业技能竞赛个人第一名;参编省部级及以上相关技术规程和行业标准共9项;新取得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浙江省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专项设计等资质20余项。
实干为要,行胜于言。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将继续以精准高效服务自然资源管理为己任,笃定前行,敢于突破,公益服务和经济发展两手抓,在浙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建设中贡献地勘智慧和力量。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