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矿山 | 大理矿山变绿重生

2022.02.17 中国矿业报   

  ——云南省大理州洱海流域矿山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纪实

  ◎  蒋铭君

  近年来,为践行“两山”理念,实现生态富民,大理州采取强有力措施,奋力推进洱海保护治理与流域矿山整治攻坚战工作,为满目疮痍的矿山披上了“新衣”。

  洱海保护迫在眉睫

  位于云南省大理市的苍山洱海,环境优美,植被茂密,是著名的风景区。洱海流域矿石资源丰富,矿场林立。由于矿山乱采滥挖行为泛滥,山林被剥离,山石被取走。没几年工夫,山体受损,植被遭到破坏,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现象严重。

  洱海面积251平方千米,蓄水量28亿立方米,湖岸线128千米,素有“高原明珠”的美誉,是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母亲湖”。湖泊是地球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依托,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为保护洱海,促进流域转型发展,2016年以来,大理州对需要恢复治理的已关闭采矿权或矿山按照“精准整治,一矿一策”的要求,结合各采矿点需恢复治理的实际情况,通过工程治理及生物治理,采取编制整体规划的方式,形成对已采矿区进行生态植被修复治理的方案。

  矿区生态修复前后对比图

  加强监督精准施策

  2016年以来,大理市政府全面关停洱海流域范围非煤矿山,持续推进洱海流域非煤矿山整治,关停和搬迁洱海周边水泥厂,实施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加大矿山执法监督力度。本着以自然恢复为主,工程治理为辅的原则,按照“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建则建“的要求,引进生态修复技术公司——青岛冠中生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冠中生态”)。

  在修复过程中,如何以自然科学的方法帮助矿山“复绿”,是此次冠中生态进行生态修复的核心。矿主无序的掠夺式开采,造成矿山岩体破碎,危岩体林立,开采面大多呈陡立状态,从而形成各种地灾隐患点。如何以最小的代价消除地灾隐患并高标准完成生态修复目标,是洱海周边矿山修复项目的重点和难点。

  大理州位于云贵高原,属于青藏高原东南缘重点生态保护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在修复过程中,既要考虑减少对原有植被发生新的破坏、降低修复成本,也要提高修复区域的生态完整功能性。同时,大理州旱雨季分明,旱季少雨、蒸发量大,雨季降水集中,极易发生暴雨、泥石流等。大理州的破损矿山大多分布在洱海流域范围内,为了减轻常规修复方式产生的水土流失污染洱海,在修复过程中,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使土壤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面对这些严峻的现实情况,冠中生态结合多年的矿山修复实践经验,对大理当地的矿山及水文、气候和植被进行了深入调查,按照“一矿一策一设计”的治理思路,先对矿山进行削坡卸载、排除隐患,再采用团粒喷播技术。团粒喷播生态修复技术除具有基本的坡面防护功能外,还能实现生态受损区域的植被恢复与生态功能重建,达到修复区域内的新建植物群落与原生植被自然融为一体的效果。

  矿区生态修复前后对比图

  苍山洱海恢复生机

  经过治理,昔日因采矿留下的秃崖白壁间一块块覆上土壤的土地上,青草破土,树苗吐绿。团粒喷播技术快速地营造出乔灌草层次丰富的植被群落,让矿山恢复了生机。

  自2017年大理开始进行矿山生态修复以来,共完成矿山修复项目30处,生态修复面积累计达到3200亩,其中约750亩为高陡边坡,目前各个项目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万物繁盛、生生不息,是美丽中国的本有之貌。通过生态修复,矿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不仅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溪水也更清澈了。如今的大理,更美了。绿色不断萌发,希望不断升腾。生态环境保护虽然任重道远,但若步履不停,必将抵达预期。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