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7 中国矿业报
中国地调局青岛海洋所以建设世界一流海洋地质调查研究机构为己任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近日公布“十三五”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评先结果,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荣获“十三五”科技创新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科学普及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据了解,本次评选中,中国地调局青岛海洋所获评科技创新先进单位,该所水合物开采基础研究团队获评科技创新先进集体,印萍研究员、叶思源研究员、张勇正高级工程师、李彦龙副研究员获评科技创新先进个人,该所海洋地质研学课程开发与服务团队获评科学普及先进集体,杨金玉正高级工程师获评科学普及先进个人。
“十三五”期间,中国地调局青岛海洋所瞄准国家重大需求,聚焦资源环境关键科学问题,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改革“双轮驱动”,创新绩效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取得斐然成绩。
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全面增强。在天然气水合物开采仿真模拟与调控技术,海域浅表层水合物资源探测,中国海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系统性成果集成与洋陆汇聚带地质理论,滨海湿地碳汇研究,南黄海中-古生界“高富强”地震探测技术,中国东部海岸带第四纪沉积体系时空演化理论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成果。承担重大科研任务能力显著提升。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参与重点研发计划项目9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6项。高质量科技成果持续产出。发表论文586篇,出版专著17部,授权专利219项,登记软件著作权45项;获得省部级特等奖1项、二等奖5项,局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市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新增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自然资源部北方滨海盐沼湿地生态地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山东省海洋地质探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3个国家、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新增舟山海洋地质灾害野外站等1个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创新平台;自然资源部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评估为优秀。加强科技政策顶层设计,努力优化科研生态。不断完善科研管理制度体系,出台《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办法》《科技创新目标责任考核办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文件;开办“业治铮”海洋地质大讲堂,开拓学术视野;与山东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签署战略(项目)合作备忘录,构建合作网络。
“十三五”期间,中国地调局青岛海洋所围绕青少年核心素养培养和公民科学素质提升重大需求,实施多项国家级科普项目,培养大批科普专家,创新研发科普产品,年均开展百余项科普活动,科普能力显著提升,取得工作成效。
开拓创新,坚持开展科普化研究,开发系列高质量科普产品。出版10部科普专著、发表几十篇科普文章、制作30余部科普视频、开发50余个科普报告以及“解密可燃冰”等特色研学课程、研发海洋地质科普虚拟现实系统,为有效开展科普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科技带动,利用信息化与智能化手段,精心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科普活动,“弘扬李四光精神 探索海洋奥秘”研学夏令营、“我是海洋科学演说家——冰火战队”科普真人秀、“走进云端可燃冰实验室”、“地球之肾 湿地‘碳’究”大型实景直播等活动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媒体关注并报道,极大地提升了海洋地质科普层次和关注度。厚积薄发,获多项科普荣誉。科普作品获得2019年度青岛市海洋科普奖项的大满贯,《揭秘可燃冰——可燃冰知识100问》获评全国优秀科普作品,《把脉深海大洋——海洋地质调查》科普视频获山东省科普作品大赛一等奖,“海洋地质科普虚拟现实系统VR2.0”获中国地质学会第一届科普产品奖,《生态海岸带 多彩三门湾》、《微观世界里的可燃冰》等多部作品获中国地质调查局“保护地球精彩地质”科普大赛一等奖,2次全国科普日活动受到中国科协表扬,获评优秀组织单位,极大地提升了单位知名度和科普影响力。勇攀高峰,健全了国家-省部-局市-区多层次科普平台体系。该所先后获批成为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科技部和自然资源部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中国海洋学会、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普研学基地等称号,得到地方、行业和国家部委高度认可,标志着该所已发展成为我国海洋地质科普的核心力量。
中国地调局青岛海洋所将以此次评先为契机,持续加强原始基础理论创新和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以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为目标,以建设世界一流海洋地质调查研究机构为己任,坚持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两翼齐飞,为建设海洋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林琦 张玉玺)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