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 | 全国政协委员龙长兴:加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系统野外观测

2022.03.09 中国矿业报   

  ◎  本报记者 李惜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力学研究所名誉所长龙长兴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系统野外观测的建议》提案。

  “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但又有各自自然规律,系统破解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系统的重大问题,需要多部门配合、多单位协作、多学科交叉。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系统治理与研究相对薄弱,而这与缺乏覆盖全国的一体化长期系统观测数据密切相关。”龙长兴表示。

1.png

全国政协委员  龙长兴

  据他介绍,我国有各类综合和单一资源的观(监)测站点1000多个,分别隶属于科研院所和管理部门。前者以解决科学问题为目的,强调典型性和区域代表性,但布局上很难满足管理部门覆盖全国管理的需要;后者多以服务单一资源部门的监管为目的,强调快速、及时获取资源的变化情况,但指标简单、不利于开展深入研究。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战略,都需要对自然资源要素、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深度考量。“如果观测数据系统性差,就难以支撑国家各大战略需求。”他表示。

  为此,龙长兴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成立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相关机构,形成全国一盘棋的运行机制。在国家层面成立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协调和研究机构,负责拟订国家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协同发展战略,研究跨部门、跨领域的重大问题,研究破解资源-生态环境互馈作用机制等紧迫性课题和重大问题。

  二是从国家层面统筹规划,集合力量构建统一标准的自然资源-生态综合观测网络。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联合自然资源部、科技部、生态环境部成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国家发改委设立重大建设专项,在自然资源部业务费中设立运维专项经费,凝聚全国现有观测力量和站网,搞好顶层设计和统一部署,以“扩充升级为主、空白添建为辅”为原则,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现有观测站网,快速构建起覆盖全国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系统顶层站网和指标设计,实现一站多能的观测研究方案,为国家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系统的重大战略奠定基础科技支撑平台。

  三是设立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国土空间重大专项,聚焦地球关键带进行系统研究。地球关键带中,地表上的岩石、土壤、生物、水和大气相互作用,承担了人类活动带来的强烈扰动和改造,监测研究地球关键带也被认为是解决当前全球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钥匙。目前,地球关键带为当前地球系统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话题,美国、欧洲都在布局建设地球关键带监测站网,并确立了详细的科学目标。我国也应以自然资源-生态综合观测网络为基础,结合国家战略性需求,针对关键带中的重要区域,开展长期、连续、稳定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系统观测研究,为新时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