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水构造的运用与发展让赣南扶贫找水亮点纷呈

2022.03.22 中国矿业报   

  ◎  王新峰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自然资源部工作安排,地质调查部门把支撑服务赣南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1987年以来持续扶贫34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走出了一条“地质调查+”的扶贫新路。

  一是充分运用并不断完善蓄水构造理论,在指导勘查定井的同时,圈定相对富水地段30余处,可满足近20万人用水需求。结合红层缺水区地下水富集规律认识,从水动力场角度,创新提出了补给-滞留型、植被涵养型、侵入扩张输导型等蓄水构造新模式,圈定4大类30余处地下水相对富集地段,可保障10余个村镇20万人应急用水,有效支撑了地方政府“百千万供水工程”水源选择。

  二是实施探采结合井305口,为老区12万余人提供了水源保障,助力赣南四县如期脱贫摘帽。制订“精准锁定需求,区分轻重缓急,一点一策,分县包干”工作方案,实施探采结合井305口,总涌水量超过4万吨/天,建设安全饮水示范工程11处,直接为12万余群众饮水安全提供了保障。找水打井解决了当地村民长期以来想解决而没有能力解决的民生难题,成效获老区群众的广泛认可和各级政府的充分肯定与高度赞扬。

  三是挖掘矿泉水资源经济价值,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发展动力。在保障与改善饮水难题的同时,在兴国等县发现包含稀有的锂型、锌型矿泉水及天然纯水(超低电导率)等170余处,圈定矿泉水靶区6处,天然优质矿泉水点的井泉水量估算达398万立方米/年,市场估值近30亿元/年,提出兴国县水产业“一轴·两区·多基地”规模化开发规划建议,为老区发展水资源产业提供了资源保障和技术支撑。

  (作者系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赣南扶贫找水项目负责人)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