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运维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 支撑服务水资源管理

2022.03.22 中国矿业报   

  ◎  周  平

  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的饮用水源,也是维系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贯穿于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演化的全过程。2015年,为提升部委行政管理履职尽责能力,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批准,由原国土资源部和水利部联合实施的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以下简称“监测工程”)开工建设,至2018年底共建成20469个专业监测站点(自然资源部门10171个,水利部门10298个),首次构建起国家级地下水三维立体监测网,监控面积350万km2。

  一、监测工程持续稳定高效运行

  自2019年正式投入运行以来,监测工程以每小时1次的自动监测频率,通过物联网、北斗等方式实时传输,每年获取地下水位、水温监测数据近9000万条。截至2021年底,监测工程的自动监测设备日上线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仅自然资源部门的自动连续监测数据累积近5亿条,基本掌握了全国主要平原盆地地下水水位变化情况、动态特征和水质状况,实现了对我国主要平原盆地及人类活动经济发展区地下水的有效监测。

  二、监测工程支撑国家水资源管理成效显著

  监测数据有效支撑了自然资源部水资源调查监测评价等工作,在回答华北平原、三江平原、淮北平原等区域的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地面沉降防控问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与水利部、生态环境部、中国地震局等多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监测数据得到了及时有效的转化应用。与水利部门共同开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国地下水超采区水位考核与通报工作,与生态环境部门共同开展“国家水污染行动计划”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点监测工作,有力支撑了相关部委履职尽责。

  三、监测工程服务社会公众和科研教学需求

  监测数据通过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云”、监测工程微信公众号等渠道主动开放共享,让更多公众参与了解地下水监测工作,提高社会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同时,监测工程按需提供定制化服务,截至2021年底,已累计向45家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共享监测成果80余次。每年编制的《中国地质环境监测地下水位年鉴》提供给30多家院校与科研机构使用,为相关科研和教学工作提供了翔实的科学观测数据。

  未来,将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地下水管理条例》相关要求,加强青藏高原、三江源区等生态脆弱区和秦岭、祁连山等水涵养区地下水监测,加快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二期申报建设,基本实现地下水监测网陆域全覆盖,进一步优化布局,为国家水资源管理和社会公众提供更加有力的基础支撑和服务。

  (作者系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副院长)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