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5 中国矿业报
《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近日刊发了“湟水河流域水文地质调查”项目近年来取得的系列成果。
该项目归属于“黄河流域水文地质调查”工程,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承担,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西北大学、河北地质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参加,项目周期为2019-2021年。该项目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开展湟水河流域水文地质与水资源综合调查;开展重点区地下水统测,查明地下水流场特征,为水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依据;开展黄河流域下河沿以上地区地下水资源年度评价和周期评价,建立评价区地下水资源评价参数空间数据集,参加黄河流域成果汇总;开展三江源典型区控制性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进行可可西里盐湖流域水位、水质监测和水平衡分析,支撑青藏高原重大水患问题治理评估;定量分析湟水河流域典型河谷水源地地表水和地下水转化机制;分析湟水河流域重点地带地下水水质时空演化特征和主要控制因素。
一是系统梳理黄河流域地下水类型和富水性分布规律,编制了黄河流域水文地质图。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与分布的不同,黄河流域地下水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岩浆岩类与变质岩类基岩裂隙水和多年冻结层水五种类型。
二是总结了黄河流域浅层地下水水化学分布特征。系统梳理了黄河流域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及分布特征。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组成在区域上的水平分带性表现为从山区到平原、山麓至滨海的水化学组成的规律性带状分异,可分为十种水化学类型。
三是评价黄河流域浅层地下水质量状况,查明黄河流域四大区域性地下水环境问题。根据全国首轮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成果数据分析,黄河流域地下水质量相对较差。原生指标异常是导致黄河流域浅层地下水水质较差的主要控制因素。黄河流域浅层地下水质量主要影响指标为总硬度、硫酸盐、铁、溶解性总固体、氯化物和钠,这些指标主要受控于原生环境,岩盐溶解、离子交换、蒸发浓缩等作用致使这些指标背景值高,形成了强大的地下水化学场,控制了常规指标的空间分布,地下水强烈开采和污染物的无序排放,导致局部异常。
四是揭示出黄河流域地下水质演化特征。在黄河流域各水文地质单元内,沿地下水径流途径,地下水化学类型从重碳酸盐型、重碳酸硫酸盐型,逐步过渡到重碳酸盐氯化物型,以及硫酸盐氯化物氯型。从时间演化来看,受天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双驱动影响,地下水呈重碳酸盐型水向硫酸盐氯化物型水演化规律,地下水化学类型呈现出多样化。地下水中氯化物、硝酸盐、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在长时间序列总体呈现了升高趋势。 (刘景涛)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