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想到行动上的完全统一

2022.04.07 中国矿业报   

  ——青海省绿色勘查工作纪实

  ◎  本报记者 李平

  核心阅读:通过不懈努力,青海省地质工作布局实现重大调整,勘查方式实现重大转变。下一步,青海省将继续强化绿色勘查监督管理,切实履行好绿色勘查监管职责,从源头、过程、成效等各环节,推进绿色勘查工作走向深入,自2022年起启动青海省绿色勘查2.0版。

  为实现地质找矿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结合青海省实际,青海省自然资源厅党组在及时研究调整全省地质工作总体部署的同时,创新地质工作思路,提出了绿色勘查新理念,坚持生态保护优先,2016年率先在全国推进绿色勘查,地质勘查方式实现重大转变。通过数年来不断的实践总结,青海省先后制定、修改完善了绿色勘查管理办法和地方标准,2021年还创新利用高分遥感、无人机、野外实地相结合的“空天地”一体方式进行监管。当前,绿色勘查已成为地勘工作常态,地质勘查与生态环保和谐共赢的良好局面正在持续深入。

286119_liuay_1649260800000_l.jpg

  优化调整部署 推进绿色勘查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省自然资源厅坚决贯彻生态优先战略,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及时对全省地勘工作总体部署进行了优化调整,将全省地质矿产勘查工作重点从“三江源”、祁连山等生态敏感地区调整到了柴达木盆地及其周缘的东昆仑、柴北缘、阿尔金等地区,实现了全省矿产勘查工作主战场的战略转移。

  按照青海省委及省自然资源厅党组的安排部署,作为具体的业务实施部门,青海省地质调查局紧紧围绕“两山”理论,精心谋划部署、积极深入省级地质勘查专项资金矿产勘查项目现场,以及社会资金项目一线和矿山企业等进行调研,就绿色勘查现状、方式、方法、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广泛听取意见建议,进行全面梳理总结,并结合工作要求,形成了一套科学、统一、规范的,能够满足青海高原绿色勘查需求的管理办法和地方标准,同时创新应用了高分遥感+无人机拍摄+野外实地核查的“空天地”一体化监督检查技术手段,有效地推进了青海省绿色勘查的全面实施。

  如今,绿色勘查的工作理念,在青海地勘行业,已经实现了从思想到行动上的完全统一。

  坚持生态优先 完善管理体系

  “十三五”期间,青海省地勘工作坚持以“生态优先”为统领,坚决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持续优化地质工作顶层设计。在总体布局上,从原来的“三江源”“祁连山”生态敏感区有序退出,集中转移到了柴达木盆地及其周缘的柴北缘、东昆仑、阿尔金等地区。在工作部署上,明确海西地区以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为主,其他地区以基础性、公益性和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为主,并开展以国家资源储备为目的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在工作领域上,紧紧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等需求,积极拓展生态地质、重点地区农业地质、城市地质、民生地质等工作,有效促进了地勘工作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与此同时,青海省不断研编管理制度、标准,健全绿色勘查管理制度。2016年,青海省在前期各地勘单位绿色勘查探索的基础上,选择了10个省地勘基金项目开展绿色勘查示范,并在6个项目中同步开展绿色勘查专题研究。

  在上一年开展示范的基础上,2017年,青海省进一步加大绿色勘查工作推进力度,省地勘基金项目全面实施了绿色勘查,并选择部分商业性探矿权绿色勘查试点,修订了探矿权管理合同,将绿色勘查相关要求纳入合同管理。2018年,在前期绿色勘查探索及经验教训总结的基础上,青海省自然资源厅印发了《青海省绿色勘查管理办法(试行)》《青海省绿色勘查工作细则(试行)》,青海省绿色勘查全面实施,对全省所有地勘项目和探矿权均要求按照试行的“办法”和“细则”规定开展地质勘查工作。

  2019-2021年在试行的“办法”和“细则”基础上,根据项目野外工作实际问题,进一步优化管理方式、实施要求、检查内容、考核指标等,并制定出台了符合青海高原绿色勘查工作的《青海省绿色勘查管理办法》《青海高原绿色勘查规范》,至此,青海省绿色勘查工作形成了一套完整成熟的管理体系。

  强化制度建设 实行对标考评

  按照绿色勘查与地勘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设计、同实施、同检查、同考核“六同时”的原则,青海省各地勘事业局和地勘单位分别制定了地勘项目绿色勘查内部管理制度,全省形成了一套健全的绿色勘查管理制度体系。

  青海省地质调查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根据管理制度要求,在项目立项和设计审查中,将绿色勘查工作方法的可行性、有效性,作为审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对绿色勘查工作部署不合理、环境保护措施不到位的项目不予审查通过。

  此外,在项目野外中期质量检查、年终验收中,加强对绿色勘查执行情况、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并对绿色勘查工作情况进行专项评分。对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项目,责令限期整改;对存在问题的单位,进行问责与处罚。

  同时,依据《青海省地勘单位业绩信誉考评办法》,青海省每年都要对省地勘项目承担单位从工作质量、工作任务完成、成果报告编审、地质勘查成果、地质资料汇交五个方面,进行业绩信誉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作为年度地勘项目论证、招标、比选评分的依据,优选勘查技术力量强、业绩信誉好、环保措施落实到位的勘查单位承担勘查项目。

  据介绍,青海省在严格执行上述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推进绿色勘查工作“回头看”。     青海省自然资源厅有关人士告诉记者,2020年,结合全省生态环境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就省财政出资矿产勘查项目进行了绿色勘查问题排查和整治,2021年,青海省再次开展绿色勘查监督检查“回头看”。

  通过强化项目绿色勘查方案审查、专项检查整改、“回头看”等一系列有力举措,有效遏制了粗放施工、不注意生态环保、恢复不到位等问题,绿色勘查遗留问题基本得到有效解决。

  创新勘查手段 保障复绿到位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青海省不断优化项目勘查设计方案,尽量选择对环境影响小的路线开展工作,极大地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

  记者了解到,目前,青海所有的省级财政资金项目,在项目实施前,都必须按照绿色勘查办法及规范的要求,编写绿色勘查方案,针对不同微景观分区中的道路和各类工程及场地,制定切实有效的环境恢复措施。

  在全省地勘项目修路和槽探施工中,90%以上的项目都是选择在植被少的地方,钻探施工场地尽可能少占用草地,钻机设备拆分人工搬运、架空施工,选用环保泥浆,在设备易漏水漏油部位铺设防渗布;同时对施工留痕采取回填和植被复绿等一系列措施,有效降低了地质勘查工作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比如,青海煤炭地质局通过不断试验,在木里地区摸索出了适合高原覆土复绿的草种配比,将同德短芒披碱草、青海草地早熟禾、青海冷地早熟禾、青海中华羊茅四种草种,按1∶1∶1∶1的比例配比,针对平地和坡地不同地形,试验出了适合草种生长的不同肥料配比,采用圆盘耙或者人工方法,在土壤基质层中加入配比好的肥料,人工改良土壤,采用机械或人工耙耱镇压,铺设无纺布。在经过三个月的生长后,复绿区植被长势良好,坡地出苗数均≥1000株/平方米,平地出苗数均≥1200株/平方米,盖度一般可达到45%以上,盖度最好的能达95%以上,草高6~12厘米,草的根系长度为4~6厘米,达到了环境恢复的要求,复绿效果良好。

  上述生态环境复绿工作,在以秦岭淮河为界的我国南方气候相对温湿的地区,或许根本不算什么,但在青藏高原这样高寒的生态脆弱地区,能收获到这样的复绿效果,已经是个奇迹了。

  与此同时,青海省不断创新绿色勘查监督检查方法,形成了“空天地”动态监管新模式。各类探矿工程恢复情况检查验收覆盖率100%,绿色勘查工作推进有序,落实有力,三维立体绿色勘查动态监测模式成效显著,绿色勘查监督管理效能大大增强,真正做到了绿色勘查工作监督无死角、全覆盖。

  通过不懈努力,青海省地质工作布局实现了重大调整,勘查方式实现重大转变。下一步,青海将继续强化绿色勘查监督管理,切实履行好绿色勘查监管职责,从源头、过程、成效等各环节,推进绿色勘查工作走向深入,自2022年起启动青海省绿色勘查2.0版。面对新时代新要求,青海省各地质勘查单位将坚决扛起青海在深入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中的使命担当,继续全面推进绿色勘查工作,开创新时代地勘工作新局面。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