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快讯 | 关中盆地高精度地下水统测网成功构建

2022.04.12 中国矿业报   

  《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近日刊发了“渭河流域水文地质调查”项目近年来取得的主要成果。


水流量测量

”工程,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承担,项目周期为2019-2021年。该项目围绕渭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对地质工作的需求,选取关中盆地、北洛河流域等重点区开展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构建了关中盆地高精度地下水统测网,揭示渭北岩溶区地表水-地下水转化机制,构建了关中盆地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北洛河流域SWAT水资源模型。

  一是构建关中盆地高精度地下水统测网,全面掌握区域地下水流场时空变化特征。

  二是精细刻画关中盆地地下水降落漏斗形态并掌握其变化趋势。

  三是查明北洛河流域水文地质条件,揭示流域地表水-地下水转化机制。北洛河流域上中游自北向南,依次为白垩系碎屑岩、石炭系-侏罗系及上覆黄土孔隙含水系统,中生界碎屑岩层产状整体向西缓倾,大气降水主要在基岩裸露区入渗补给地下水;下游渭北隐伏岩溶区堑垒构造发育,奥陶系马家沟组、峰峰组岩溶发育。北洛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补排关系复杂。上中游白垩系环河组地下水与地表水转化有三种途径,即表层风化裂隙带潜水在阶地出露成泉排泄至河水,层间水基流排泄至北洛河和北洛河揭穿隔水顶板后承压水排泄至河水。下游渭北岩溶区堑垒构造控制着碳酸盐岩含水层分布,地堑区受新近系弱透水层阻隔,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量小。地垒区碳酸盐岩出露,补排关系分为三种:一是地表水通过岩溶裂隙溶隙渗漏补给地下水;二是岩溶地下水出露成泉补给地表水;三是补排关系逆转。

  四是构建关中盆地水文地质概念模型,查明地下水补给与排泄特征。关中盆地由北向南依次为渭北岩溶区、关中平原区、秦岭北麓基岩山区,地下水循环演化极为复杂。

  五是构建北洛河流域SWAT模型,分析林草郁闭度和退耕还林还草对产流产沙影响。模型共分为97个子流域,2030个HRU(水文响应单元)。不同情景模式下的径流量与产沙量预测表明随着森林或草原郁闭度的增加,产流量与产沙量均呈下降趋势,改变郁闭度对产沙的影响要大于对产流的影响。对流域内土地利用的空间配置进行优化,计算最佳退耕还林的面积比例,以优化产流产沙量。

  (韩双宝)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