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9 中国矿业报
《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近日刊发了“滦河流域水文地质调查”项目近年来取得的主要成果。
该项目归属于“海河-淮河流域水文地质调查”工程,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承担,项目周期为2019-2021年。该项目主要目标任务是开展滦河流域、海河北系、内蒙古内陆河流域重点区水文地质调查和区域地下水统测工作,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资源分布及其开发利用状况,服务地下水超采治理、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保护修复;组织开展滦河流域、海河北系、内蒙古内陆河流域的地下水资源年度评价和周期性评价,建立评价区地下水资源评价参数空间数据集;结合多年来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分析人类活动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机制,为水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技术支撑和基础资料。
一是开展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量的变化特征研究。依据水资源公报数据,在2015年以前随着用水量的增加,地下水开采量也逐年增加,区内地下水占比均超过60%;2015年以后,用水量达到峰值后开始减小,地下水源的供水占比也相应减小。在地下水源组成中,不同地区深层地下水的供应量变化特征不同。
二是查明地下水位变化规律。通过2005年和2020年地下水位对比,研究区浅层水位整体出现下降状况,平均下降幅度为5-7米,但在局部地区出现一定程度回升。深层地下流场受人类活动影响程度进一步增强,地下水整体水位呈现下降,南部低水位区下降幅度更加明显。
三是分析地下水资源量的变化特征。收集整理全国第一次、第二次水资源量评价成果,结合最新年度地下水资源量评价结果,分析海河北系及滦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和排泄量的变化状况。1956-2020年,研究区地下水资源量总体较稳定。20世纪80年代前地下水开采量小于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处于盈余状态。通过对比各补给项的大小,地下水资源的组成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多年来降水入渗量和地表水入渗补给量存在持续减少的趋势,山前侧向补给量及地表水灌溉回渗量逐渐增加。20世纪80年代后人工开采量开始急剧增加,地下水人工开采成为主要排泄方式,开采量占总资源量的104.51%,地下水处于超采状态。参考2020年度评价结果,研究发现这种趋势有所缓解,人工开采量总体占总资源量的比例回落至94.38%,但海河北系仍处于超采状态。 (陈社明)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