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 | 留得青山亦金山——珍爱地球之生态修复实践篇

2022.04.22 中国矿业报   

  编者按:近年来,在我国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矿山生态修复涌现出一批批典型案例和成功模式,不仅使矿山生态环境得以修复,而且促进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昔日“疮疤”蜕变为靓丽风景,绿水青山正在变现成金山银山……这正是矿业行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值此地球日之际,我们从《社会资本参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案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等,精选出了一些矿区生态修复的典型案列,一起来感受矿区生态修复中的别具匠心,欣赏矿山生态修复后的别样美丽。

  江苏省徐州市以“矿地融合”的理念推进潘安湖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将千疮百孔的塌陷区建设成湖阔景美的国家湿地公园,并带动了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维护了土地所有者权益,推动了生态产品供给增加和价值的充分实现。

  冷水江锑煤矿区位于湖南省娄底市,通过矿山整治、生态修复,让昔日满目疮痍的矿区变成了百姓争先向往的生态游园。冷水江锑煤矿区不仅探索出“生态观光+矿业文化+地质研学+红色教育”的新模式,锡矿山还成功获得全国首批地质文化村(镇)筹建资格,为全国传统老矿区生态修复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海南莲花山位于儋州市兰洋镇,海南省通过推动区域内矿坑修复、环境治理、文化注入、产业发展“四位一体”联动,将莲花山建设成为生态良好、文化融合、产业兴旺的4A级景区和“全国第二批森林康养示范基地”,走出了一条生态环境修复、文旅产业聚集、传统文化弘扬、居民收入提高、区域绿色发展的转型之路。

  铜锣山是重庆市“四山”之一,重庆市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分区思路,统筹开展山上、山腰、山下系统修复。结合区位优势及周边其他产业布局,重庆市将矿业遗迹展示与生态旅游结合,打造矿山文化旅游区;将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工作统筹推进,力争将该区域打造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展示区、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样板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区。目前,该片区生态修复综合效益已显著呈现。

  江西省寻乌县积极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实践中创新总结了“三同治”治理新模式,同时在治理修复实践中探索了“生态+园区”“生态+光伏”“生态+农业”“生态+文旅”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四条路径,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融合发展,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寻乌县废弃稀土矿山治理,已成为南方废弃稀土矿山治理修复的典型示范。

  山东省威海市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多资本融合”的模式,对龙山区域开展生态修复治理。最终,龙山区域的矿坑废墟转变为生态良好、风光旖旎的5A级景区,带动了周边村庄和社区的繁荣发展,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

  安徽省淮北市在对采煤沉陷区进行综合治理中,找到了矿区生态修复及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路径。

  绿金湖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实施超前式治理,创新了治理模式,解决了沉陷土地因未稳沉而长期荒废的问题,治理后转型升级为生态旅游、创意文化、教育科技等现代发展新区。

  唐山是我国重要的煤炭产区,经过持之以恒的生态建设,让昔日30平方公里的南湖采煤塌陷区转变为全国最大的城市中央生态公园,并成功举办了2016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促进了生态、文化、旅游、体育等多产业发展,成为了一个让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融合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好作品”。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