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4 中国矿业报
《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近日刊发了“沙颍河-涡河流域水文地质调查”项目近年来取得的主要成果。
该项目归属于“海河-淮河流域水文地质调查”工程,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承担,工作周期为2019-2021年。该项目通过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在淮河流域布设水质监测点和“沙颍河-涡河流域水文地质调查”项目采样分析取得的2019年水化学数据对比2009年开展淮河流域首轮地下水污染调查取得的水化学数据,系统分析淮河流域浅层地下水水质和水化学特征10年变化状况,为区域地下水环境综合治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一是查明土地利用类型10年变化状况。利用遥感解译结合实地调查验证,发现淮河流域2018年以耕地为主,占总面积的58.4%;其次是建设用地,占比为19.6%;林地面积占比为13.5%;草地和水域占比较少,分别占总面积的3.6%和4.2%;面积最小的是未利用土地,仅占比0.7%。10年间淮河流域城市化发展迅速,同时落实国家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政策并取得明显成效,耕地面积占比下降了11.1%,建设用地面积占比增加了6.3%,林地面积占比增加了6.1%。
二是摸清浅层地下水质量10年变化状况。按照平均分布覆盖全区的原则,2009年采样点选取首轮地下水污染调查在淮河流域部署点2534个,2019年采样点选取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和“沙颍河-涡河流域水文地质调查”项目在淮河流域监测布点659个。研究发现淮河流域浅层地下水质量总体仍趋于劣化态势,同时通过分析,得出浅层地下水质量分布及分区变化、浅层地下水质量影响因子及其变化情况等特征。
三是分析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10年变化状况。淮河流域浅层地下水从丘陵区到山前冲积平原再到冲积平原、冲湖积平原、冲海积平原、海积平原,地下水化学特征呈规律变化。浅层地下水阳离子由丘陵区、山前冲洪积平原的钙型、钙镁型、钙钠型,过渡到冲积平原、冲湖积平原的钙镁型、钠钙型、钠镁钙型、钠镁型,到滨海海积平原区则出现钠型水。阴离子从丘陵区、山前冲积平原和冲积平原的重碳酸型,到冲湖积平原中部变为硫酸重碳酸型,向海积平原方向逐渐过渡为重碳酸氯型、氯重碳酸型、氯型。10年间区域水化学类型进一步趋于复杂。
四是分析地下水质量演变影响因素。城市发展产生的大量工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是重要的重金属、无机盐、氮和有机污染物的来源,这些污染物通过不同途径进入含水层,对地下水造成污染。人类开采利用地下水过程中,促进了地下水循环交替,浅层地下水中铁、锰、氟化物和碘化物,总硬度等指标大面积超标主要受原生性含水层溶滤作用影响。沿海地区氯离子、溶解性总固体超标主要受原生性含水层沉积海侵环境影响。在地表水质量明显改善的情况下,淮河流域浅层地下水仍趋于劣化态势,建议进一步建立加强生态保护立法,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鼓励单位、个人参与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在农村地区提高集中供水比例,改善水质保障农村供水安全;进一步加强流域地下水质监测网建设,定期开展水质监测,掌握地下水质演化规律。 (朱春芳)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