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5 中国矿业报
——陕煤黄陵矿业一号煤矿推进智能化建设纪实
◎ 倪小红
核心阅读:
陕煤黄陵矿业一号煤矿借助AI人工智能、5G、智能终端等先进技术,积极进行智能矿山建设,用“智慧之钥”打开发展大门,解决了一系列矿工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走出了一条“用人最少、用时最短、效率最高、安全最好、质量最佳”的新路径,干部职工幸福感稳步提升。
幸福是什么?对于陕煤黄陵矿业一号煤矿2000余名干部职工来说,幸福是“工作轻松了”,“干起活来,心里踏实不少”,“操作简单了,工作环境也变好了”……
近年来,一号煤矿把智能化矿井建设作为“一号工程”,全面加快“四化”建设,为员工“熨帖”满满的幸福感。
“劳动强度降小了”
“我在矿上干了31年,设备也换了好几茬,现在,机器干活越来越多了,人干活越来越少了。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我们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小。”53岁的穆运喜是一名高级技师,说起现在的工作,他十分兴奋,感慨自己赶上了好时代。
随着煤矿装备的升级,矿工的工作内容发生了变化,工作环境也更好了。“自从引进基于动态地质模型大数据融合迭代规划控制策略的智能开采技术后,我们巡检工再也不用在机器轰鸣的环境中工作了,只需坐在整洁干净明亮的集控室里,像开车一样拉动操作杆,就能安全、高效又轻松地采煤。”真正体会到高级白领的滋味,感受到快乐工作的综采一队巡检工高斌乐得合不拢嘴。
不只是采煤环节,井下的智能化综采工作面从截割到运输的各个生产环节,都已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以前一个采煤工作面十几个人都忙不过来,现在大家都成了生产过程中的‘旁观者’。在井下,综采队职工的主要工作是维护设备。”该矿综采一队队长杨晓勇说。
近年来,该矿累计投资2.4亿元,以全面建成国际一流智能化示范矿井为目标,按照“健全系统、完善功能、改造升级、确保一流”的总体规划,成立11个专班,精准开展矿井5G通信系统、数据中心、智能通风系统等22个项目,目前已经完成了20项。
“安全更有保障了”
宋万龙是掘进一队队长,是一名标准的煤矿“老把式”,1991年开始从事煤矿掘进工作。工作中,他凡事要求干到最好。尤其是在安全管理方面,为了避免违章,他恨不能“长”在井下,但在设备多、条件复杂的掘进巷道,有时还是“防不胜防”。
“自从矿上研发了AI+NOSA智能风险管控系统,就相当于在每一个重要的岗点都安设了一名‘电子安监员’,它能24小时全天候站岗,为安全管理加上了一把‘智慧锁’,安全更有保障了。”宋万龙兴奋地说。
近年来,该矿着力于“科技+安全”同频共振,研发了AI+NOSA智能风险管控系统,将煤矿NOSA风险管控的现实需求和AI技术可覆盖的供给范围真正匹配起来,能够根据危险源辨识结果,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时监管井下非标准作业,实现智能预警、后台记录、现场制止、联动闭锁的功能,消除了安全管理中的人为因素。
“我们充分发挥AI+NOSA智能风险管控系统优势,有效利用采掘工作面监控资源,拓展AI视频监控范围。目前已建成地面AI数据计算分析中心,实现井下全覆盖,即覆盖“两采、五掘、两系统”。3月29日,《AI+NOSA智能风险管控系统建设标准》通过了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评审。”该矿信息部部长韦晓虎说道。
“幸福感提升了”
55岁的黄建军文化程度不高,久在煤矿,一直从事机电工作,他从一名普通的电钳工到高级技师,一路走来积累了丰富的煤矿机电工作经验。
“井下电气设备多,维护检修的事儿都得兼顾到位,稍有不慎就可能耽误生产进度。要想实现安全生产,就要经常排查隐患,并将其扼杀于萌芽之中。”黄建军说,“智能管控云平台通过一键智能巡检,实现对数字孪生矿井的全息可视,特别是在设备隐患排查方面,通过对井下现场各设备参数的动态分析,实现安全条件动态分级,找准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提高隐患排查的精准性。”
据了解,智能管控云平台将设备工况、环境监测、安全状态等18个业务系统、902个功能点、21个生产重要场景、18000多个信息点呈现在数字孪生场景中,实现了矿井生产经营环节的人、机、环、管等27项智能系统的信息感知、融合、动态辨识,达到了调度管理全息可视、重大危险智能预警、安全管理动态诊断、生产过程协同控制、经营管理智能分析、业务流程高效协同发展。
“以前,需要几个人下井忙活一整天的工作,现在只要点点鼠标10秒就可以完成,幸福感瞬间提升了。”黄建军说。
如今,在一号煤矿,工人三分之二的工作时间都在与智能化设备打交道。在智能化的“煤”好时代,职工们越来越安全,越来越幸福!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