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0 中国矿业报
加快培养新能源、储能、氢能和碳捕集等紧缺人才
◎ 本报记者 马晓敏
教育部近日印发《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称,要加强绿色低碳教育,加快紧缺人才培养,促进传统专业转型升级。
《方案》提出,将绿色低碳理念纳入教育教学体系。推动高校参与或组建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组建碳中和领域关键核心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围绕化石能源绿色开发、低碳利用、减污降碳等碳减排关键技术,新型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核能及储能技术等碳零排关键技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等碳负排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方案》表示,目前在“双碳”领域紧缺人才主要涉及储能和氢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碳金融和碳交易三个领域。
《方案》提出,加快储能和氢能相关学科专业建设。以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消纳为目标,推动高校加快储能和氢能领域人才培养,服务大容量、长周期储能需求,实现全链条覆盖;加快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相关人才培养。针对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未来产业发展需求,推动高校尽快开设相关学科专业,促进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的开发、应用和推广;加快碳金融和碳交易教学资源建设。鼓励相关院校加快建设碳金融、碳管理和碳市场等紧缺教学资源,在共建共管共享优质资源基础上,充分发展现有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作用,完善课程体系、强化专业实践、深化产学协同,加快培养专门人才。
在促进传统专业转型升级方面,《方案》提出,进一步加强风电、光伏、水电和核电等人才培养。加快传统能源重点领域专业人才培养转型升级。
其中,以一次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为重点,加强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专业人才培养。以二次能源高效转换为重点,加强重型燃气轮机、火电灵活调峰、智能发电、分布式能源和多能互补等新能源类人才培养。以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重点,以智能化、综合化等为特色强化电气类人才培养。以推动建筑、工业等行业的电气化与节能降耗为重点,加强交通运输类和建筑类人才培养。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