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快讯 | 玛纳斯河流域水文地质调查成果丰硕

2022.05.10 中国矿业报   

  《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近日刊发了“准噶尔盆地玛纳斯河流域水文地质调查”项目近年来取得的主要成果。

  该项目归属于“西北内陆盆地区水文地质调查”工程,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承担,项目周期为2019-2021年。项目主要目标任务是以地球系统科学和地下水系统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区域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需求,部署开展盆地地下水位统测、地下水资源评价、流域水循环调查及重点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为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一是采用水资源遥感反演新技术,大大提升调查工作效率和精度。传统的地表蒸散发数据获取方式多以地面调查监测结合蒸散发系数计算的方式获取,不仅耗时较长,并且针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蒸发系数难以精确设置。项目引入了水资源遥感新技术,通过直接观测与反演的方式高效准确获取了流域地表蒸散发长序列数据,并且无须针对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研究设置不同的蒸散发系数,较传统方法的工作效率和精度都有显著提升。

  二是遥感反演获取1980年以来玛纳斯河流域地表蒸散发通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流域2000-2018年年均实际蒸散发量为684毫米,在空间分布上,流域南部和北部由于植被覆盖稀少,年蒸散发值较小,仅约100毫米;而中部地区由于有丰富的植被和农田发育,所以年蒸散发量较高,约1300毫米;由于植被和农田的扩张,在流域中部地区实际蒸散发量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增加速率为63毫米/年。流域蒸散发量年内变化显著,受温度和中游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共同影响,蒸散发量集中在6-9月,占全年蒸散发量的85%,其中极值出现在8月,占全年蒸散发量的12.5%。

  三是深化传统遥感解译内容,揭示地下水开采量增加原因。以往土地利用类型遥感解译中,对耕地仅解译水田和旱地。主要针对耕地中的棉花、玉米、小麦、蔬菜等农业作物类型,分别进行了遥感解译。结果显示,1984-2018年耕地面积增加了3041平方千米。其中,棉花面积增加4569.39平方千米,玉米面积减小1806.24平方千米,小麦面积增加127.84平方千米,菜地面积增加147.69平方千米,以棉花增加和玉米减少为主要趋势。以2000年为节点,2000年之前耕地面积仅增加373.99平方千米,但其中棉花和玉米面积在此时期变化剧烈,从作物类型的空间分布可见,1592.78平方千米的玉米转化为棉花,占玉米总量的68%。结果表明,随着种植结构的变化和棉花面积的增加,导致区内地下水开采量显著增加。 (李春燕)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