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地质局“四硬”举措全力服务“三农”

2022.05.17 中国矿业报   

  ◎  本报记者 刘晓慧 通讯员 冯鑫

  近年来,湖北省地质局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在打造“农业农村+地质”融合发展工作体系方面取得新进展,为持续助力、积极融入、支撑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全省区域发展布局和县域经济发展作出地质新贡献。

  一是切实落实乡村振兴“硬要求”。近年来湖北省地质局在脱贫地区累计实施资源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等项目340余项,为全省脱贫地区提供地灾防治、地灾巡排查、地灾监测预警技术保障,开展地灾防治宣传、技术培训等公益服务超过130场次;承接开展全省各级涉农项目510余项,资金规模约5亿元;支撑或联合各级政府部门谋划涉农项目130余项,涉及资金超7亿元。该局持续围绕农用地安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乡村规划、数字乡村、土壤碳汇等领域,做好全省涉农地质技术服务,为脱贫地区提供翔实地质资料和全方位地质支撑,助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是切实服务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硬任务”。该局已完成26个县(市、区)230个乡镇45326平方千米的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和11.8万平方千米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取得各类分析数据900余万项。为助力湖北省不断提高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该局将发挥地质优势,不断加强土地质量调查成果在耕地质量保护提升中的应用转化,积极服务耕地“三位一体”管护、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重大需求,为全省土壤三普工作提供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地质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撑服务。

  三是切实推动农村产业融合“硬发展”。该局推动富硒和地质旅游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开展了40余项富硒土壤调查,为恩施、江汉平原地区富硒农副产品种养加产业发展奠定基础,全省富硒产业年总产值已近1000亿元。发掘省级及以上地质遗迹资源334处,并逐步推动构建湖北省地质公园体系,地质旅游逐步成为全省旅游产业的重要增长点。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该局将持续聚焦富硒和旅游产业,加强土壤、矿泉水、地质遗迹等优势特色资源调查,精准服务“天然富硒土地”和“地质文化村”创建。

  四是切实履行“联县驻村”“硬职责”。该局党委把“联县驻村”纳入全局工作规划,坚持同步筹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2021年,该局创新帮扶机制,在派驻3人驻村工作队的同时,开展“人人都是联县驻村工作队员”活动,做法被人民网等媒体报道。建项目兴产业,在何家湾村投入110多万元,抓好基础设施升级,扶持无性系茶叶、食用菌等产业发展。他们还开展无人机航拍和地理信息采集,研发“地理信息+数字乡村”系统,打造具有“三农”特色的数字乡村建设样板。

  2022年,湖北省地质局聚力整县推进竹山县地质调查,提供地灾监测、治理等技术服务。驻村工作队牢牢把握稳脱贫、防返贫“底线任务”,做好何家湾村11户43人易返贫致贫户动态监测,帮助发家致富;着眼村民“急愁难盼”,办好建设“数字乡村”平台和文化广场、发展茶叶产业、修复灌溉渠等“10件实事”,助推何家湾村美丽乡村建设。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