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气介质衰减性质值建模和补偿吸收衰减地震成像完成

2022.05.18 中国矿业报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力学研究所张浩副研究员与合作者近日完成含气介质衰减性质值建模和补偿吸收衰减的地震成像。

  据悉,深水砂岩含游离气储层是南海南部重要的储层类型。由于地层的含气性,在地震记录上表现出局部振幅剧烈衰减和相位畸变,严重降低成像质量。因此,从地震数据上准确识别并圈定含气储层对应的强衰减带,意义重大并充满挑战。这种含气介质衰减性质通常用品质因子Q来定量描述。介质含气性显著对应着强衰减,这也表明Q值可作为一种可解释的地震属性,来表征地层的含气性和流体充注情况。在时间域或深度域建立高分辨率的Q值模型,除了为各种衰减补偿方法提供更准确的定量化补偿依据外,特别当存在强衰减时,这种Q值模型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解释意义。在地震剖面上,Q值低异常通常指示气云团、带的存在。因此,利用反射地震资料较准确地圈定Q值低异常范围对Q值建模具有重要实际意义,可为含气性预测提供敏感信息,为吸收衰减补偿提供物理依据。

  研究人员从三维深度域成像地震数据中利用含气带强衰减的地震反射特征,将含气构造识别定义为一个分类问题,结合人工解释的气云带标签数据,通过网络训练与预测,识别出数据中含气带即强衰减区的空间分布范围。通过对这些空间分布函数赋予典型的Q值,完成Q值建模和补偿吸收衰减的地震成像。

  该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地球科学期刊《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Letters》上,影响因子4.0。 (张浩)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