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矿记忆 | 杜甫与石壕煤矿

2022.06.10 中国矿业报   

  ◎  王晓峰

  知道石壕村,是因为中学时学的那首《石壕吏》,但却不知这首千古名篇的发生地就在三门峡市境内——距河南能源义煤集团石壕煤矿只有不到三公里的距离。更没想到的是,有一天我会来到这里,成为这个煤矿的一员。

  石壕是一条狭长的山谷,是古代连接西安和洛阳的重要通道之一——北崤道的必经之路,也是古丝绸之路崤函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石壕村因山谷而得名,又因诗作《石壕吏》而千古留名。

  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诗人杜甫由于受房琯一案的牵连,得罪了大唐天子肃宗皇帝,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对政治心灰意冷的杜甫告假回到阔别多年的老家——河南巩县的杜楼村(今河南巩义市)。此时,唐王朝的军队正与安史叛军在河北展开激战。唐将郭子仪等九节度使率领的数十万大军在邺城包围了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但由于指挥处置不当,乾元二年(759)春,邺城叛军得到史思明的驰援,官军大败溃散,溃散之军急于补充设防,残酷的拉夫捉兵便降临到洛阳、潼关之间的百姓头上。曾有过被叛军俘虏经历的杜甫闻听官军大败的消息后,立即加入逃往关中的人流之中。然而,正是诗人的这次逃难,成就了石壕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

  石壕古道

  出于对兵祸的恐惧,诗人杜甫错过了留宿的驿馆,于暮色苍茫之时才匆忙投奔到石壕村(今陕县观音堂镇石壕村)借宿。然而就是在这次投宿中,诗人目睹了官兵夜半抓丁的一幕。在诗人投宿的这户人家,三个儿子都已被抓了“壮丁”,且两个已经战死邺城,家里只剩下年迈的老翁老妪、衣不遮体的儿媳和尚处于哺乳期的孙子。粗茶淡饭后,老妪打扫出一个房间,让诗人早点歇息。半夜,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杜甫。在一片漆黑中,他凝神细听屋外的动静,原来是官吏又来抓丁服役。

  求生的本能使得原本蹒跚的老翁变得像青年人一样逾墙逃走,胆战心惊的老妪面对官吏如狼似虎的吼叫,哭诉了自己的三个儿子戍守邺城,其中两个已为国捐躯的不幸。官吏见这户人家实在没有男丁可抓,竟然提出让她家出个妇女去军营做饭,因衣不遮体的儿媳还要喂养吃奶的孩子,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老妪挺身而出,跟随官吏连夜到军营服役。

  黎明时分,诗人在与老翁告别的刹那间,酝酿了一夜的诗情伴随着积压了半生的哀怨,火山爆发般冲出诗人的胸腔:“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短短120字,使1200多年前那悲壮的一幕瞬间定格。石壕有幸结缘“诗圣”,昔日寂寂无名之地,从此闻名遐迩。后来,随着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学者游人来到这里,追寻“诗圣”的足迹,抒发怀古幽思。石壕村,这个原本荒远的小村,后来也渐渐繁华成一个较大的集镇。当地人把这种繁华景象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融入地名之中,把石壕村改叫“兴隆镇”。但是,因为杜甫《石壕吏》的影响实在太大了,大到人们根本不知道“兴隆镇”在哪儿。如今,“兴隆镇”的名号,只能从石壕村小学即原来老君庙故址的《直隶陕州东九十里兴隆镇重修老君庙序》的清代碑刻上才能找到。

  近代,石壕村广为人知,主要还是因为煤炭。石壕的煤炭开采史大概可追溯到上世纪初。1905年,山东人余某与本地客商辛学章在石壕村附近开办乾壕煤矿,形成规模开采,日产量从十几吨渐至上百吨,附近村民以物易物换取煤炭,石壕也因此形成了豫西有名的煤炭市场,石壕的煤炭交易遍及渑池、洛宁和宜阳等县。1915年,因为煤矿盈利颇丰,引得政客马振环的嫉妒,于是以开采执照废止为由,强行没收煤矿。辛某、余某无奈,向国民党元老张钫求助,张钫慷慨相帮,使其煤矿得以保全,张钫并以20头骡子赠之,助其扩大再生产。随后,张钫又与之合作,于1920年创办民生煤矿(现义煤集团观音堂煤矿前身),1949年7月,民生煤矿收归国有,更名为观音堂煤矿。1985年,义马矿务局又在观音堂煤矿附近新建甘豪煤矿,年生产能力60万吨,随后,几经改扩建,年生产能力达到120万吨。1998年,甘豪煤矿重新更名为石壕煤矿。

  现如今,在石壕煤矿生活区内还有一尊杜甫的塑像,矿上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专门为其建了小院。

  诗因村而生,村因诗而名。“诗圣”杜甫,就是他写的《石壕吏》,让世人永远记住了石壕村。现如今,在“诗圣”塑像旁边,观音堂煤矿、石壕煤矿两座大型的现代化矿井正在崛起。

  (作者单位: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观音堂镇石壕煤矿)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