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6 中国矿业报
《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近日刊发了“厦漳泉同城化地区综合地质调查”项目近年来取得的主要成果。
该项目归属于“福建生态文明试验区综合地质调查”工程,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承担,项目周期为2019-2021年。项目主要目标任务之一是在厦门市开展1∶5万水文地质调查,查明含水层空间分布与结构特征,评价地下水资源量及开采潜力,研究地下水-地表水资源联合调配优化方案,建立应急供水水源地供水保障体系,全面提升沿海城市水安全保障能力。
一是研判厦门市水资源供需形势,诊断潜在供水安全问题。以2018年为基准年,在维持现状用水和节水力度条件下,预测2030年总需水量为10.11×108立方米,总可供水量为9.07×108立方米,存在供水缺口。厦门市属于绝对贫水区,用水高度紧张,极端情况下可能存在供水风险。厦门市现状供水量6.81×108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供应量为6.30×108立方米,占供水总量的92.41%;地下水源供应量为0.44×108立方米,占6.39%,供水结构相对较单一,地表水的年际调蓄能力有限。
二是揭示风化凹槽地下水循环模式,圈定地下水应急水源地靶区,并提供应用示范。进一步总结了风化凹槽裂隙水的赋存模式、循环规律及更新能力。山区覆盖层薄,大气降水入渗直接补给基岩裂隙水,在水力梯度驱动下,沿构造裂隙向平原区径流,因上覆残积土透水性能差,平原区风化凹槽地下水具有一定承压性。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基岩裂隙水循环速率快,更新能力较强。本次调查发现一些富水断裂带的分布,具有相对较好的开采条件。在厦门岛外平原区进一步圈定8处地下水应急水源地靶区,并施工了探采结合井。
三是识别地下水质量影响因素,发现优质地下水勘查开发潜力。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对2019年采集的133组地下水样品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显示,厦门市平原区20.3%的地下水可供直接饮用,53.4%的经适当处理后可饮用,26.3%为不宜饮用,但可作为工农业供水水源。影响地下水质量的主要因子,按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为pH、锰、铁、铅、硝酸盐、氨氮、氯化物和钠,大多为原生地质因素影响,但也有一定人为影响。检测结果显示,地下水中有益元素偏硅酸和锶含量普遍较高。其中,61.7%的样品中偏硅酸和64.7%样品中锶含量达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GB8537-2018)要求。同时符合地下水质量Ⅲ类水标准的比例分别为13.5%和14.3%。其中,9.8%的样品是同时富含偏硅酸和锶的矿泉水,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李亚松)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