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1 中国矿业报
——黑龙江龙煤七台河矿业公司转型发展纪实
◎ 本报通讯员 高运峰 赵壮志
一车车火红的焦炭燃烧着出炉,进入熄焦塔后吐出团团白色的水蒸气……
随后,她们像打扮靓丽的“俏姑娘”一样,坐上前来接送的“花轿”“远嫁”到辽宁、吉林等地,而对应的煤气、煤焦油等煤化工产品被收集起来,在支撑企业创效的同时,为七台河市提供绿色清洁的能源……这是黑龙江龙煤七台河矿业公司转型发展的一个美丽缩影。
奠定“大焦化”基础
七台河矿业公司煤气厂是始建于1978年9月的一家矿办小型焦化厂。老一辈七矿人以“三把铁锹建矿山”的情怀,在资金少、设备缺、技术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建成了七台河地区的第一座焦炉,填补了七台河地区产煤不产焦的历史空白。
今年56岁的王钢峰是该厂负责安全和生产的副厂长,也是厂里的元老级人物。王钢峰介绍,煤气厂能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一次一次的改扩建。1987年完成的焦炉改造,将焦炭年产量从2万吨提高到22.9万吨。1995年的改扩建,拥有了现在这个6米焦炉,并定位生产二级冶金焦炭及煤气、焦油、粗苯、硫酸铵等副产品。2004年开工建设的3号焦炉使焦炭年生产能力提高到30万吨。2009年,按照国家产业及发展规划,投入资金3.09亿元,新建2座35孔焦炉,历时3年对备煤、炼焦、煤气净化等生产设施及配套辅助设备进行改造。经过技术改造,企业不但提升了炼焦能力,而且把炼焦中的附带产品价值挖掘出来。以往被“点天灯”的煤气被更好地回收,成为城市居民生活中的清洁燃气,硫酸铵等副产品也成功占领市场,形成了焦炭生产、煤气供应、化工产品等三大板块产业链条,成为新的效益增长点。
延伸产业链条
七台河矿业公司煤气厂承担着七台河市燃气供气任务。但曾几何时,由于焦炭市场低迷,企业连年亏损。
2018年4月,七台河矿业公司新组建领导班子,提出了“换思想、算细账、抓管理”的经营思路。上任之初,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长山多次深入调研,挖掘降本增效潜力,围绕“主业做强、辅业不亏”,一企一策对公司所属各单位实行板块管理,将煤气厂纳入自负盈亏板块,要求短期内达到略有盈余,长期内达到健康发展、反哺煤炭主业的目标。
2020年,针对市场情况,七台河矿业公司对煤气厂分四条线加强管理:一是优化入炉煤配比,降低成本;二是加强生产组织,提高产品合格率,严控焦豆、焦粉产率,保证质量;三是研判市场、淡储旺销,保证营销效益最大化;四是内部管控、节约成本,变动成本“双下降”。
“入炉煤配比就是一笔真金白银的效益账,是煤气厂减亏工作的源头。近几年来,公司准确把握市场脉搏,科学精准施策,赢得了发展的主动权。”公司副总经理牛宏远表示。
优化配煤方案,开拓效益用户,实现降成增收,让这个产值10亿元的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
2021年3月,面对焦炭市场突如其来的变化,七台河矿业公司为化解市场危机开出良方——不管市场出现哪些变化,必须要抓住产品质量这个根本,只有疲软的市场,没有疲软的产品;全力提高二级焦产品质量;生产一级冶炼焦炭产品,开发鞍钢等一级焦炭用户。
通过几个月的努力,七台河矿业公司煤气厂二级焦炭的质量有了很大改善和提高,重新在市场建立了信誉;一级焦炭也生产出来,顺利发往鞍钢;市场回暖,售价上升。煤气厂不但没有受到损失,反而增收4519万元。
正是由于超前研判形势并做出正确决策,七台河矿业公司得以再次把煤气厂从连续亏损、濒临转制的悬崖上挽救回来,一举变成了公司最大的盈利企业。
打造绿色煤焦化
如今,走在煤气厂的厂区中,再也闻不到以往炼焦散发出的难闻气味,也见不到大风刮起时的煤尘。
为做强焦化,最大限度提升创效能力,七台河矿业公司投入8100万元发展绿色煤化工产业,对熄焦水治理改造、污水处理设施升级等8个污染项目进行治理,一举解决了多年没能解决的环保难题。事实证明,这一步棋又走对了。
七台河矿业公司抢抓市场机遇,成功生产一级冶金焦炭,填补了黑龙江省龙煤集团冶金焦产品的空白。当带着温度的焦炭装车销往国家重点大型钢铁企业时,班组工人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一度滞销的冶金焦,因为提档升级,又一次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企业一举甩掉了戴了多年的亏损帽子,创出三个历史之最:一是企业废弃物排放达到国家标准,彻底实现零排放、低排放;二是创出了有史以来的最高产能,全年生产焦炭40.81万吨,同比提高3万吨;三是创出了有史以来最好效益,企业全年获利超过2亿元。
如今,经过44年发展建设,七台河矿业公司形成了焦炭生产、煤气供应、化工产品等三大板块产业链条,奠定了发展现代煤化工的方向。一个代表着黑龙江省煤化工产业发展水平的新型现代化企业正展示在世人面前。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