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快讯|黄河流域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试点成果丰

2022.08.16 中国矿业报   

   《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近日公布了“黄河流域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试点”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

  该项目归属于“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工程,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烟台海岸带地质调查中心承担,项目周期为2020-2022年。项目围绕黄河流域面临的重大自然资源问题,建立黄河流域自然资源要素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得出黄河流域自然资源系统演化规律和生态环境退化机理等科学认知成果。

  一是在黄河流域建立较为完善的陆海统筹的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平台,建成空-天-地-海协同作业的自然资源全要素、全方位、全天候观测站网。积极协调政府机构、科研院所及地方企业,融合已有的气候资源、地表覆盖资源、地下资源数据,完善数据网络,收集纳入黄河流域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体系,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保障。项目在黄河上、中、下游典型地段融合共建观测站(点)3个,布设野外长期观测点15个,安装气候资源观测装备7台套、水资源观测装备10台套、土壤资源观测装备6台套、生物资源观测装备10台套。目前,3个融合共建观测站(点)均已获得实现原始数据获取与自动化网络传输,标志着对空-天-地-海协同作业的自然资源全要素、全方位、全天候观测站网的探索已初具成果。

  二是融合共建的3个自然资源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部署思路及研究方向。部署思路:根据黄河上、中、下游不同的自然资源禀赋,合理布设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点。在上游水源涵养区,为强化植被水源涵养能力提供管理、决策支撑;在中游水土保持区,为全面保护中游自然资源特别是植被资源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为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在下游湿地保护区,为黄河下游绿色廊道建设和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供合理化建议。研究方向:在黄河上游兰州站开展自然资源要素耦合作用过程及演化趋势研究;在中游鄂尔多斯站,研究高原荒漠区生物资源多样性与气候资源变化机制;在下游东营站,研究湿地资源与耕地资源配比相关问题。

  三是以“三区一中心”为建设思路,在黄河流域建立较为完善的陆海统筹的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平台,确保每个自然资源区划均具备立体综合观测能力。在兰州地区建立黄土高原林草资源大区自然资源系统野外观测一级站,在鄂尔多斯地区建立鄂尔多斯高原荒漠区自然资源系统野外观测二级站,在东营地区建立华北平原耕地资源大区自然资源系统野外观测一级站。截至目前,已获取植被、土壤、水、气候等资源50余项指标的原始数据350G。 (窦文骏)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