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地质情怀 | 打吊锤

2022.09.02 中国矿业报   

  ◎  马  波

  打吊锤,是野外地质勘探工程施工中的一种劳动场面。这种独特的劳动场景令人荡气回肠,久久难忘。每次回忆起来,心灵总会有所震撼。那壮美的劳动画面悦目娱心,令人舒畅。

  野外钻探施工有时会因地层复杂、岩石破碎而导致“卡钻”或“埋钻”,靠机械动力无法提拔起地下钻具,这时就需要人力聚集提拔,即所谓“打吊锤”。这种情况往往不可预测,人们要随时准备参加打吊锤这种集体劳动。竖立在地质大院里篮球场和大礼堂上方的高音大喇叭冷不丁地会响起——“职工家属同志们请注意!职工家属同志们请注意!请于中午一点钟在大礼堂门口集中乘车,前往矿区打吊锤!”那时,作为后方基地的地质大院的高音大喇叭就相当于“新华社消息”。前方有难,后方顶上,一切为了前线。消息反复播出后,人们群情激昂,丢开一切家务琐事,三三两两,谈笑风生,结伴而行,很快就汇聚起几十人、上百人。我们这些半大孩子也莫名地跟着亢奋起来,尾随大人们,赶也赶不走,甩也甩不掉。

  钻机或在山顶上,或在山坳里、竹林间。人们聚拢后,依次戴好安全帽,里三层外三层围在钻塔下,精神抖擞,摩拳擦掌,只待“发令枪”。“吊锤”是个大铁砣,足有两百公斤重,串在钻杆上。无数根粗麻绳分散在人们手中,每根绳子可以由若干人拉拽。听一个人的口令,靠所有的力量起拉吊锤,试图以众人的爆发力撞击而产生的反作用力提拔钻具,消除事故。那场景,远了看去,就像当年盖土坯房子夯砸泥土的“干打垒”,不过这显然是升级版超大版的“干打垒”。“一、二——咚!”“一、二——咚!”劳动的号子震天响,钢铁的巨大撞击声瞬间在山谷中回荡,在竹林间奏响。一时间,鸟儿飞,鱼儿跳,仿佛万马奔腾、地动山摇,集体的力量汇成河,团结的力量大如天。

  打吊锤往往需要多少个回合,这种重复的重体力劳动考验着人们的意志和耐力。又一个回合下来,钻机的轰鸣声戛然而止,整个旷野、整个世界寂静无声,人们暂且散去。春夏时节,男男女女三三两两在朝阳的山坡上追蜂逐蝶,在溪流潺潺的小河边逗鱼弄虾,或仰卧在青青的草丛中嗅着野花,或钻入竹林间咬着耳朵说悄悄话;秋冬季节,我们几个半大孩子在机房火炉下面的煤渣里掏出山芋、野毛栗子分食,那是我们早早就埋进去的秘密。

  人们再次云集,一阵号子声后,钻机由像铁牛般的嚎叫变得舒缓匀称有节律了,那就说明钻具提拔上来了,故障排除了。人们顿时欢呼雀跃,带着一身的疲惫和满足的成就感相约离去。

  一天清晨,又要集合打吊锤。由于矿区较远,两辆解放牌大卡车满载我们奔赴矿区。一阵惊天动地,夯声四起,就把昨夜卡在地下的钻具提了起来。几位工程技术人员围拢上去,仔细端详着地下的岩石样品,放大镜晃动,小铁锤叮当,他们一脸凝重,仔细琢磨地下千年的奥秘。约摸晌午时分,地质大院“新华社消息”骤然响起,传来喜讯——见矿了!见矿了!就是在今天清晨我们大吊锤提起的钻具里发现了矿脉,而且品位极高。高音喇叭里反复播放着,满满的自豪,人们奔走相告,像过节一样。不一会儿,锣鼓喧天,机台分队的人们捧着喜报,向党委报喜来了。这种场面,在我儿时的记忆里经常出现。

  对于劳动的崇高与壮美,我笃信一生。而深信的种子就是从那时开始生长的。

  (作者单位:安徽省327地质队)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