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兜底保障基础扎实

2022.09.08 中国矿业报   

  数据显示,我国煤炭优质产能有序释放,集约开发布局进一步优化

  ◎  本报记者 李平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原煤产量41.3亿吨,同比增长5.7%,原煤生产增速加快。2021年,全国批复核增产能煤矿200处,核增煤炭产能3亿吨/年左右,其中,中央企业核增产能9400万吨/年左右。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信息显示,2021年中央企业煤炭产量首次突破10亿吨大关,创下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煤炭供给体系质量显著提升,大型现代化煤矿成为煤炭生产主体。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国煤矿数量减少至4500处以内,120万吨/年及以上大型煤矿产量占比85%左右,其中,建成年产千万吨级煤矿72处、产能11.24亿吨/年,在建千万吨级煤矿24处左右、设计产能3亿吨/年左右,30万吨/年及以下小型煤矿产能占比下降至2%左右。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时提出,实现煤炭供应安全兜底。从国内煤炭生产现实看,实现这个目标的基础相当扎实。

  优质产能有序释放

  中能传媒研究院最近发布的《中国能源大数据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我国煤炭优质产能有序释放,集约开发布局进一步优化,煤炭生产中心加快向资源禀赋好、开采条件好的地区集中。

  2021年,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40.7亿吨,同比增长4.7%,创历史新高。其中,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安徽等6个省(区)原煤产量超亿吨,产量合计约占全国的85%,河南和山东退出亿吨煤炭产量省份。

  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21年能源消费总量52.4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2%。煤炭消费量增长4.6%,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

  《报告》表明,过去十年,煤炭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下降了12.5个百分点,尽管该比例持续走低但仍占据半壁江山。

  从主要耗煤行业分析,2021年全国煤电发电量同比增长8.6%,成为拉动煤炭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钢铁行业、建材行业主要产品产量由年初的高增长逐步回落至负增长,煤炭需求出现下滑;化工行业原料用煤需求保持增长。

  《报告》显示,我国持续加大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在有效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煤耗十年下降超过50%。

  在推进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面,煤电机组节能降耗改造持续推进。截至2021年底,火电平均供电煤耗降至302.5克标准煤/千瓦时,比2012年下降了6.9%。持续加强工业各领域节能降耗,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推广节能工艺技术设备和电能替代。与此同时,现代煤化工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方向发展。

  市场价格跌宕起伏

  2021年国内煤炭需求旺盛,煤炭价格始终高位运行。4月以来,伴随着迎峰度夏及下游工业需求增速提升,煤炭下游需求增速持续大于原煤产量增速,煤炭供需格局趋紧,煤炭价格持续攀升。

  特别是进入10月后,煤炭价格快速上涨,连创历史新高。10月22日中国沿海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沿海指数)5500大卡规格品报收于1528元/吨,而动力煤期货10月19日更是一度冲高至1982元/吨,与此同时,环渤海港口现货报价甚至突破了2500元/吨。

  此后,通过释放产能、价格治理等多重举措,煤炭价格出现了明显松动,5500大卡动力煤坑口价格降至每吨1000元以下,但此价格依然居于高位。进入11月后,煤炭价格快速回落,开启理性回归之旅。

  《报告》指出,我国煤炭行业从粗放式发展转向大型化集约化发展,形势企稳向好。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2896.6亿元,同比增长58.3%。全行业利润总额由2015年低谷时的405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2223亿元,2021年煤炭市场供需两旺,利润超过7000亿元,同比增长212.7%。

  为保障市场供应,2021年全国原煤进口3.23亿吨,同比增长6.6%,创2013年以来新高;原煤出口260万吨,同比下降18.4%。

  在煤炭储运方面,2021上半年,我国煤炭库存有所下降,据统计,截至6月底,全国煤炭企业存煤约5000万吨,同比下降26%;其中全国火电厂存煤约1.1亿吨,同比减少2100万吨,可用约18天;主要港口合计存煤6298万吨,同比下降8.3%。

  随着全国煤炭产量和市场供应量持续增加,煤炭企业存煤、电厂存煤和港口煤炭场存水平进一步提升。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10日,全国电厂供煤再次超过800万吨,供煤大于耗煤超过200万吨,电厂存煤达到1.23亿吨,可用天数超过21天,较9月底增加8天。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国煤炭企业存煤约5800万吨,较年初增长5.6%;主要港口存煤5931万吨,较年初增长18.9%;全国电厂存煤约1.68亿吨,同比增长29%,创历史新高。 (下转第2版)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原煤产量41.3亿吨,同比增长5.7%,原煤生产增速加快。2021年,全国批复核增产能煤矿200处,核增煤炭产能3亿吨/年左右,其中,中央企业核增产能9400万吨/年左右。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信息显示,2021年中央企业煤炭产量首次突破10亿吨大关,创下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煤炭供给体系质量显著提升,大型现代化煤矿成为煤炭生产主体。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国煤矿数量减少至4500处以内,120万吨/年及以上大型煤矿产量占比85%左右,其中,建成年产千万吨级煤矿72处、产能11.24亿吨/年,在建千万吨级煤矿24处左右、设计产能3亿吨/年左右,30万吨/年及以下小型煤矿产能占比下降至2%左右。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时提出,实现煤炭供应安全兜底。从国内煤炭生产现实看,实现这个目标的基础相当扎实。

  优质产能有序释放

  中能传媒研究院最近发布的《中国能源大数据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我国煤炭优质产能有序释放,集约开发布局进一步优化,煤炭生产中心加快向资源禀赋好、开采条件好的地区集中。

  2021年,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40.7亿吨,同比增长4.7%,创历史新高。其中,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安徽等6个省(区)原煤产量超亿吨,产量合计约占全国的85%,河南和山东退出亿吨煤炭产量省份。

  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21年能源消费总量52.4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2%。煤炭消费量增长4.6%,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

  《报告》表明,过去十年,煤炭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下降了12.5个百分点,尽管该比例持续走低但仍占据半壁江山。

  从主要耗煤行业分析,2021年全国煤电发电量同比增长8.6%,成为拉动煤炭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钢铁行业、建材行业主要产品产量由年初的高增长逐步回落至负增长,煤炭需求出现下滑;化工行业原料用煤需求保持增长。

  《报告》显示,我国持续加大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在有效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煤耗十年下降超过50%。

  在推进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面,煤电机组节能降耗改造持续推进。截至2021年底,火电平均供电煤耗降至302.5克标准煤/千瓦时,比2012年下降了6.9%。持续加强工业各领域节能降耗,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推广节能工艺技术设备和电能替代。与此同时,现代煤化工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方向发展。

  市场价格跌宕起伏

  2021年国内煤炭需求旺盛,煤炭价格始终高位运行。4月以来,伴随着迎峰度夏及下游工业需求增速提升,煤炭下游需求增速持续大于原煤产量增速,煤炭供需格局趋紧,煤炭价格持续攀升。

  特别是进入10月后,煤炭价格快速上涨,连创历史新高。10月22日中国沿海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沿海指数)5500大卡规格品报收于1528元/吨,而动力煤期货10月19日更是一度冲高至1982元/吨,与此同时,环渤海港口现货报价甚至突破了2500元/吨。

  此后,通过释放产能、价格治理等多重举措,煤炭价格出现了明显松动,5500大卡动力煤坑口价格降至每吨1000元以下,但此价格依然居于高位。进入11月后,煤炭价格快速回落,开启理性回归之旅。

  《报告》指出,我国煤炭行业从粗放式发展转向大型化集约化发展,形势企稳向好。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2896.6亿元,同比增长58.3%。全行业利润总额由2015年低谷时的405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2223亿元,2021年煤炭市场供需两旺,利润超过7000亿元,同比增长212.7%。

  为保障市场供应,2021年全国原煤进口3.23亿吨,同比增长6.6%,创2013年以来新高;原煤出口260万吨,同比下降18.4%。

  在煤炭储运方面,2021上半年,我国煤炭库存有所下降,据统计,截至6月底,全国煤炭企业存煤约5000万吨,同比下降26%;其中全国火电厂存煤约1.1亿吨,同比减少2100万吨,可用约18天;主要港口合计存煤6298万吨,同比下降8.3%。

  随着全国煤炭产量和市场供应量持续增加,煤炭企业存煤、电厂存煤和港口煤炭场存水平进一步提升。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10日,全国电厂供煤再次超过800万吨,供煤大于耗煤超过200万吨,电厂存煤达到1.23亿吨,可用天数超过21天,较9月底增加8天。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国煤炭企业存煤约5800万吨,较年初增长5.6%;主要港口存煤5931万吨,较年初增长18.9%;全国电厂存煤约1.68亿吨,同比增长29%,创历史新高。

  政策助力保供稳供

  2021年9月以来,国内煤炭价格持续上涨,屡创历史新高。为确保煤炭安全稳定供应和冬季供暖,同年10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部署做好电力和煤炭等供应,并强调保障能源安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是“六保”的重要内容,要发挥好煤电油气运保障机制作用,有效运用市场化手段和改革措施,保证电力和煤炭等供应。

  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通过核增和投产优质产能、适度增加煤炭进口、提升存煤水平、补签煤炭中长期合同、推动将发电供热企业中长期合同占年度用煤量的比重提高到100%、加强煤炭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等措施全力保障煤炭安全稳定供应,并及时开展煤炭价格调控、煤炭企业生产成本调查和价格督导,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整治哄抬物价、牟取暴利等扰乱市场行为,依《价格法》对煤炭价格实行干预措施,促进煤炭价格回归合理区间。

  随后,中国人民银行设立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2021年11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对相关银行发放的符合条件的碳减排贷款提供资金支持。

  同年11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前期设立碳减排金融支持工具的基础上,再设立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形成政策规模,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的设立,有利于充分发挥我国富煤的资源禀赋特点,进一步释放煤炭先进产能,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支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为贯彻10月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2021年12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局起草的《2022年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在2022年全国煤炭交易会上发布。

  价格方面,《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基准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不变,实行月度定价。5500大卡动力煤调整区间在550元~850元/吨之间,其中下水煤长协基准价为700元/吨。

  我国自2016年开始推进煤炭中长期合同工作,执行“基准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2017-2021年,5500大卡动力煤基准价一直为535元/吨。此次上调至700元/吨,上调幅度达31%。

  浮动价则采用4个价格指数的均值确定综合价格,每月月末计算一次,综合价格相比基准价每升降1元/吨,下月中长期合同价格同向上下浮动0.5元/吨。这也就意味着中长期价格涨跌幅都将比市场波动更平缓。

  此外,《征求意见稿》还扩大了2022年的煤炭长协签订范围。供应方面,要求原则上覆盖所有核定产能30万吨/年及以上的煤矿企业,且煤炭企业签订的中长期合同数量达到自有资源量的80%以上;用户方面,要求发电供热企业除进口煤以外的用煤100%签订长协。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