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地质情怀 | 将青春献给核地质事业

2022.09.16 中国矿业报   

  ◎  卢辉雄

  1955年1月,党中央做出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战略决策。从此,我国核工业起步,并于当年组建了铀矿地质勘查专门机构和队伍,开启了我国铀矿勘查的序幕。

  春秋几度,岁月辗转。无数中核地质人在铀矿勘查的历程里,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为祖国的核工业事业发展奉献了青春热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作为铀矿勘查的主力军,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以下简称“核航遥中心”)几代人用热血和泪水参与到核地质事业中。

  1963年,核航遥中心因铀而生、因铀而立,负责全国铀矿勘查的航测工作。成立之初,为了满足铀矿地质普查的急需,为地面找矿快速提供找矿线索,在获批建设时,航测人第一时间投入航测生产。1963年,在全单位总共14名职工直接从事野外工作的情况下,承担了3个片区的航测任务,共完成1∶2.5万比例尺航测面积29378平方千米,发现航放异常30个。由于队伍初创,人员配备不齐,干部职工几乎全部投入到生产一线,每个人都肩负几项工作。比如航操员,在完成空中仪器操作的工作后,要协助检修员对仪器进行测试校验和维护维修,回到室内还要参与纸带加工、数据提取和绘图工作。特殊时期,航测人贡献了特殊力量。

  创建初期,面对国外的经济和技术封锁,我国要发展尖端技术工业,让航空放射性测量持续发展下去,就必须自力更生,实现主要装备自研自造和更新换代。1970年,航测人在国家部委的支持和帮助下,实现了大型航测设备的国产化。1971年,为了使仪器性能更加稳定,航测人自己动手研制自动稳谱装置,解决能谱稳定性问题。通过反复试验,他们制作了锚探测器稳谱电路,经室内外测试稳谱效果好,使铀矿航空普查工作由伽马总量测量进入到伽马能谱测量的新阶段,标志着航空放射性测量技术方法有了飞跃性的发展,航测仪器制造技术有了新的突破。1977年,航测人将FD-123航测仪单探头改为双探头获得成功,仪器灵敏度大幅提高,这是航测仪器自力更生技术革新的重大成功,获得了河北省科技进步奖。1974年,他们研制成功了BHC-10半导体二次谐波航空磁力仪,全面实现主要设备国产化。此后的几十年里,在航测仪器国产化中,航测人先后研制了灵敏度更高的航测仪器,为我国航空物探测量事业提升奠定了坚定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技术的发展,航测人始终秉承着铀矿报国的初心,不断提升航测遥感技术,为我国铀矿资源破解、铀矿战略选区等宏观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近60年来,航测人共完成重点地区的航空物探测量500万平方千米,完成多卫星数据的遥感铀矿地质调查500万平方千米。3个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个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1年,被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授予“核工业功勋地质队”荣誉称号,被国务院四部委授予“全国地质勘查功勋单位”荣誉称号。

  六十载筚路蓝缕,春华秋实;六十载风雨兼程,玉汝于成。一代代航测人,披荆斩棘、艰苦创业,开辟了我国铀矿航测遥感事业。一代代航测人战戈壁、上高原、过沼泽,用生命、忠诚和奉献,把闪光的业绩写在了祖国广袤的大地和高高的蓝天上,为核地质事业发展和国防、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作者单位: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 )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