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山乡巨变的文学书写

2022.11.11 中国矿业报   

  ——长篇报告文学《行走乌蒙》读札

  ◎  陈华文

  贫困是文明社会的顽疾,而摆脱贫困则是全人类的理想。近年来,我国为了摆脱贫困,出台了一系的制度和政策,投入大量的经费和物质,也派出了大批干部,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与贫困展开博弈。脱贫攻坚战中,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为了讲好扶贫故事,近年来很多作家深入贫困地区,进行多种文学体裁的创作,涌现出一批精品力作。其中,长篇报告文学《行走乌蒙》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这部作品,不仅拓展了扶贫主题报告文学的空间和广度,还对于新时代作家如何面向时代、扎根基层、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学书写提供了一个范式。

  《行走乌蒙》的作者周习,是自然资源系统的优秀女作家。多年来,她围绕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这一命题,常年在主流文学报刊发表作品,出版过《土窑》《天干地支》《盐诺》等小说作品,获得过众多文学奖项。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这些年她充分意识到报告文学在记录时代变迁中的巨大力量,于是“转战”报告文学领域,孜孜不倦地为时代立传、为人民“画像”,《行走乌蒙》就是她呈现给文坛的力作。

  《行走乌蒙》以讲好中国故事为价值追求,紧扣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美丽中国这一重大主题,从乌蒙山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和火热生活中汲取营养、挖掘素材,真实记录了乌蒙山区30年的发展历程,精微描写乌蒙山区发展及扶贫干部的无私付出,实现了思想性、纪实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这部长篇报告文学,塑造了众多驻村扶贫干部特别是自然资源系统扶贫干部职工的英雄群像,客观地再现了他们情系乌蒙、奋战扶贫一线的感人故事,讴歌了他们无私奉献、勇于开拓的精神。同时,也彰显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的信任和感恩。

  为了写好这部作品,周习曾经沿着贫困山区的扶贫线路行走,扎扎实实地记录那片土地的美丽、生活的艰难与改变。她深入乌蒙山区的村落,和当地的人民群众交流和对话,从而使得作品做到了情感和心理融合。同时,作品对乌蒙山区的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进行挖掘,这使得作品更有文化底蕴、文学表达更加丰富。周习曾说:“我有幸用一支拙笔记录了乌蒙山腹地脱贫攻坚10年中的某个瞬间,记录了某个第一书记、某个乡村干部、某个贫困人员的只言片语,记录了从国家领导人到地方群众为战胜贫困、实现小康所表现出的奋斗精神,展现的是云山火海的沧桑巨变。瞬间能永恒,历久能弥坚,我坚信真实的力量坚不可摧。”

  《行走乌蒙》唱响主旋律、充满正能量。阅读中不难看出,在乌蒙山区,扶贫干部们无不是舍小家为大家,同贫困群众结对子、认亲戚,常年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候顶得上,把心血和汗水洒遍乌蒙山区的山山水水和千家万户。他们爬过高山,走过险路,去过偏远的村落,住过最穷的人家。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不仅乌蒙山区的驻村干部们倾力奉献,全国数百万计的扶贫干部何尝又不是如此?他们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将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党的脱贫事业,正是因为扶贫干部们的无私付出,使得如今的乌蒙山区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呈现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美丽画卷。

  《行走乌蒙》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充分显示文学在新时代社会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对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美丽中国的文学表达,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依然是文学写作的热点,而如何写好这一主题的报告文学作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前提和关键。对于现实主义文学写作而言,如果不真正深入到火热的生活中,不来到基层和人民群众中,或者浮光掠影走一走、看一看,写一写,靠想象“拼接”情节和细节,这样的作品即便文辞再优美,其实都是空洞的。经不起历史和社会检阅的作品,你投入的时间再多、花费的精力再多,都是枉然。周习为了写好这部报告文学作品,她在乌蒙山行走和采访十年,在高海拔的地方,她克服晕车、呕吐等不良反应。采访途中,“有一天我的右眼看不清东西了,回北京后治疗了3个月,才恢复了视力。”这部作品,正可谓是双脚“走出来”的。

  这部长篇报告文学,某种程度上讲是一面镜子。对于报告文学的写作,前些年有人抱有偏见,认为“文学性”不够。好在这些年,这种观念发生了变化。之所有变化,是因为文学性强的作品纷纷涌现,报告文学的水平在整体上明显提升。同时也要冷静地看到:将小说、影视中的创作手法借用到报告文学写作中,不能为了写出好看的故事,而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毕竟报告文学中的故事和人物,都是真实的。处理好生活的真实和文学的真实之关系,考验着作家们的文学功底。

  《行走乌蒙》是周习从小说到报告文学的转型之作,在写作方式和方法上,她都做了积极的探索。如在叙事上,采取散文化的线性叙述方式,这既保持了女性叙事的流畅性,也体现了非虚构文体的客观理性。对于山区动人心魄的风景,她也进行动人的描写,将景物、故事、人物交融在一起,这提升了报告文学表达的厚度和力度。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一部有温度、有情怀、接地气、体现时代精神的佳作。

  作者简介:陈华文,博士、副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评论委员会主任。近年出版《大地文心》《最是书香》《家国书事》《书山问道》《山河气韵》《寻找文心》《英雄之城:武汉战“疫”图记》等专著,获得大地文学奖、中华宝石文学奖等奖项。另热爱美术,其画作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