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9 中国矿业报
——广东省兴宁市铁山嶂废弃矿区生态综合治理小记
◎ 冯建奎
核心阅读:
经过50多年持续开采,广东省兴宁市铁山嶂废弃矿区留下了破碎的山体、裸露的红壤、污染的水源,成为当地人心中的一块伤疤。2021年4月,广东省铁山嶂废弃矿区生态综合治理修复工程项目(兴宁部分)被列入国家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通过前期工作,该修复工程项目近期已启动,并将实施九大工程,一体推进地灾防治、生态复绿、污水处理工作,把翠绿还给废弃矿区。
铁山嶂废弃矿区生态综合治理修复工程项目(兴宁部分)作为广东省梅州市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的重点示范项目,总投资额超4亿元。日前,经兴宁市自然资源局充分调研、设计后,该项目在兴宁合水镇启动。
“以前这里是矿区,持续50多年的露天开采,不仅破坏了山体植被,让山上光秃一片寸草不生,而且还污染了水源,容易引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看着这样的大山,我觉得非常痛心。”当地村民的一段痛心陈述揭开了铁山嶂废弃矿区的旧伤疤。
据了解,兴宁合水镇铁山嶂铁矿的露天开采始于1958年,持续至2010年12月前后,因开采难度大、成本高、矿价低,铁矿开采逐渐停止。2021年4月,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注销了该矿山采矿许可证,铁山嶂铁矿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半个世纪的露天开采,铁山嶂的山体破坏非常严重,矿区残留的废石废渣等,在雨水的冲刷下容易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下游村民的生产和生活安全构成较大威胁。”兴宁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钟伟崇介绍,从2011年开始,兴宁就将铁山嶂废弃矿区的综合治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陆续投入大量资金,修建了日处理重金属废水300吨的试验性污水处理站,修筑了8条重力型拦挡坝及坝体前沿护坦,安装了监测设备加强矿区泥石流监测等,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尚未将治理项目融为一体,全面推进。“前几年下大雨时,部分拦挡坝已经挡不住泥石流的冲击,山上滑下来的泥土从坝上漫出来。”兴宁市自然资源局技术支持单位相关负责人表示,一体化推进铁山嶂废弃矿区的生态综合治理修复刻不容缓。
2021年4月,铁山嶂废弃矿区生态综合治理修复工程项目(兴宁部分)被列入国家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获得中央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确定后,兴宁主动加强与梅州市山水修复办沟通协调,采取部门联动机制,抓紧时间,积极推进项目立项、勘察设计、工程招标等工作。”钟伟崇说,希望通过综合治理修复,有效恢复铁山嶂废弃矿区生态、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兴宁合水镇铁山嶂废弃矿区生态综合治理修复工程项目施工现场
笔者驱车前往铁山嶂废弃矿区,进山途中看到,没有被开采过的山体间,生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与被开采后土壤酸化严重、寸草不生的“赤裸”山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笔者从山顶望下去,裸露的山体上,工人们正熟练地驾驶着机器“攀爬”在陡坡处,忙碌地开展作业。
“10月底开工后,我们已修建了8公里的施工便道,陡坡处进行道路硬底化处理。现场有100多名工作人员,还有几十辆装载机、运输车、压路机、挖掘机等进场工作。”广东省第一建筑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现场介绍,目前正按削坡减载的治理思路,通过降低单台阶高度和台阶坡度,结合内外部截排水措施进行地形重造。
据了解,铁山嶂废弃矿区生态综合治理修复工程项目(兴宁部分)计划分为矿区治理工程、矿区复绿工程、矿区道路工程、矿区绿化区灌溉给水工程、沉泥库及上游河道截排水工程、沉泥库及上游河道加固治理工程、下游污水调节池蓄水池及填埋区构建工程、下游河道园建工程、下游河道绿化工程等九部分内容,一体化推进地灾防治、生态复绿、污水处理工作。
在项目部会议室,笔者看到墙上挂着醒目的《施工总进度计划横道图》,图中因地制宜划分了A至F区及下游河道的治理工程任务。“我们挂图作战,时刻提醒自己该项目任务重,时间紧,不容懈怠。”兴宁市自然资源局技术支持单位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会定期收集施工单位定点航拍的施工现场图,施工进度一目了然。“我们计划赶在雨季来临前,基本完成削坡减载、坡面清理、平台平整及截排水等工程内容。”广东省第一建筑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核心是修复人与自然的关系,尽量发挥自然修复作用,减少人为干预,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是重中之重。
“我们将想方设法,狠抓工程安全、进度和质量,结合乡村振兴和生态发展,努力将铁山嶂和周边村庄连片打造为生态修复典型。”钟伟崇表示,下一步,兴宁市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持之以恒推动项目实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环境需求。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