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地质智慧

2022.11.30 中国矿业报   

 “地下水与健康·绿色发展学术研讨会”召开

  “地下水与健康·绿色发展学术研讨会”近日在河北石家庄召开。会议旨在探讨推进水资源节约、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以及地热能干热岩前沿的理论研究向成果转化,加强水文地质、地热地质、医学地质与矿山地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为推动绿色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原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名誉会长汪民表示,要深化认识地下水资源与矿产资源双重属性,准确把握地下水的资源与环境双重效应;要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对地下水进行全维度的认知,这应成为水文地质学研究的重要方向;要抓住地质工作转型带来的机遇,加快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开拓研究视野,加强需求侧改革,增强向前多走一步的意识和能力,全面提高地质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水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表示,要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和区域性研究,强化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强相关研究课题统筹配置;要加大支持帮扶力度,加快青年人才培养;要加强跨专业跨学科合作,深度融合构建学科交叉共同体,推动出成果出人才。

  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常务副秘书长朱立新表示,地质工作要加强多门类自然资源综合调查评价,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地球系统科学支撑。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重大工程建设,要求地质工作切实发挥好基础先行性作用。地质灾害防治、支撑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地质工作提供稳妥有效的地质解决方案。要以中国地质学会百年华诞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多领域的科技创新,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吕大伟表示,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水文地质学等学科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提升我国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主任吴爱民表示,地下水与我们息息相关。天然富硒等优质土地、高砷高氟等劣质地下水,它们的存在与开发利用都会影响人体健康和生态健康;干热岩的开发利用,也需要水文地质理论创新与技术进步支撑。下一步,在水文地质、地热地质和健康地质领域,要初步考虑重点推进四个方面的工作,打牢水文地质工作基础,提升水资源调查与水科学创新能力,构建地热干热岩资源勘查开发新格局,推进特色地质资源和健康地质工作。

  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所长侯春堂表示,中国地调局水环所始终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和地球系统科学前沿基础重大问题,坚持以水及其介质紧密相关的地球系统科学为主线,在多领域创新发展,着力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多个问题。下一步,水工环地质科技要坚持“四个面向”,坚持地球系统科学理念,开展基于生态、环境、粮食安全的水资源与水平衡基础理论技术方法创新研究,服务国土空间规划。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特聘教授谢和平,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夏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武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分别作了题为《地热能开采与能源化利用探索性技术》《现代水文科学的发展与展望》《矿山水防治与资源化利用》《地下水资源与环境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创新》的特邀报告。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地热专业委员会、医学地质专业委员会、矿山水防治与利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承办。会议共设置特邀报告4个、大会报告22个、青年论坛报告10个。

  会议采用“现场+视频”形式召开,主会场设在中国地调局水环所,同时通过矿业界视频号、中国地质调查局官方抖音平台直播。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地调局相关直属单位,以及科研院所、高校、医院、地勘单位相关专家学者等万余人参加会议。  (姬连祥)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