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9 中国矿业报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西北局高质量发展纪实
◎ 本报记者 刘晓慧 通讯员 张义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近年来,中国冶金地质总局西北局(下称“西北局”)认真贯彻落实总局关于科技创新的系列工作部署,牢固树立“发展依靠科技、科技服务发展”的理念,以科技创新助力推动企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截至2021年末,西北局科技创新专项基金投入额较2016年增长近3倍,科研成果直接产出比为1∶7.63。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效不但有效促进了地勘产业高质量发展,而且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路径
地质工作是西北局的核心主业。在发展过程中,西北局深刻认识到,只有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才能做大做强主业。要充分利用自身区位优势,积极推进与高校、科研院所、兄弟单位的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通过建平台、聚合力,为科技创新增添发展活力与动力。
2021年8月,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提出双方要在战略性矿产资源、“碳达峰、碳中和”、生态环境调查与治理修复、智慧城市与地下空间、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地学实验室及地学信息资源共享六大领域创新合作模式,优化合作策略,推动全面合作。西北局充分利用这一契机,积极与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调中心沟通对接,寻找合作机遇。通过加入中国地质调查局西部绿色发展研究院,为参与西部地区以清洁能源、关键矿产等战略资源为重点的自然资源管理提供建议与决策咨询。作为总局紧缺矿种“铬矿”专业技术研究团队的牵头单位,西北局组织团队参与“全国铬钒钛矿产志”的研编工作,向国务院国资委提出我国铬矿资源安全保障建议。与长安大学等联合共建自然资源部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控重点实验室等,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领域前沿性技术研究,为绿色矿山建设提供技术服务。
西北局以重点项目为依托,紧盯科技创新服务主责主业的着力点和突破点,通过建立科创平台和探索行业发展前沿技术,不断推进理念创新、方式创新和协同创新,充分发挥各类科研平台的指引作用,通过实践探索逐步明确了科研项目助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助力自主矿权勘查、助力找矿靶区选定、助力地勘经济转型发展、助力产业单位管理提升的原则,为企业经济健康发展指明路径。
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地质工作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行性工作,涉及矿产资源需求及矿业发展、工农业发展、国防建设、城乡建设、基础工程建设、地质灾害预测和防治、地质环境保护、地球科学的探索与发展等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方方面面。地质工作进一步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是新时代新的历史条件下赋予地质工作者的责任担当和神圣使命。地勘单位只有全方位深度融入地方建设,紧紧围绕资源和环境两大主题,以“为工业找矿、为产业和民生服务”为工作总基调,以“地质+”战略为依托,以“大地质”建设为切入点,以更大的力度加速推动区域战略合作,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帮助地方政府解决棘手的地质问题,服从和服务于地方国民经济建设规划和部署,才能从中获得发展机遇,为推动地勘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近年来,陕西省提出以金、钼、铁、铜、锑、钨、钴等国家战略性矿种为重点,兼顾铅、锌、钒等省内优势矿种,在划分的重点勘查区内积极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建立一批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基地和矿产资源开采接续地,塑造资源安全与矿业发展新格局。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西北局从局、院两级层面,业务部门多维度保持与地方基金项目管理部门的沟通联系,始终做到“三个紧盯”,即紧盯地方基金项目立项方向、紧盯地方急需矿种、紧盯地方基金项目政策动向,坚持科技创新项目审批立项提前谋划,确保地方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需要什么”,科技创新项目就“立项什么”。其所属西北地勘院成功立项西北局科技创新项目“陕南地区‘三稀’元素及非金属矿产找矿靶区优选”,项目紧扣陕西省地勘基金重点支持的大宗金属、“三稀”元素及特色非金属矿产,立项方向突出“急优稀特”矿产。2022年,西北地勘院成功申报西北局科技创新项目5个,其中,“陕南地区多元地质信息集成研究与找矿靶区优选”等3个项目,目标就是通过开展科研项目,努力争取地方财政项目。目前,这一批科研项目依托正在实施的基金项目,通过资料二次开发,新圈定多处找矿靶区,部分项目找矿成效显著,得到了陕西省基金办的高度评价。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西北局坚持“大地质”引领,不同程度尝试开展了农业地质、土壤改良、地学旅游、水质污染调查研究、勘查方法研究运用等,并将科创成果运用于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由西北局组织专班参与编写的“喀什噶尔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可研报告与实施方案,以全疆第一名通过专家评审,成功被纳入中央重点生态保护修复资金项目储备库,助力地方拉动工程项目45个,总投资52亿元;在甘肃省瓜州县示范区实施的“微生物技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盐碱地土壤改良与养分增效示范应用研究”项目,枸杞作物产量较同期增加14%以上;实施的“安康市石泉县地学旅游资源调查研究”项目,协助地方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制订地质旅游开发方案,得到地方政府部门的高度评价,特向西北局发来感谢信;实施的陕西省某土地质量与利用现状调查应用研究项目,在对富硒区土壤硒元素来源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元素迁移转化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富硒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建议,有效提升了富硒土壤的使用价值,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结合多年的找矿实践和有关科技创新成果,配合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编制的《我国铬矿资源保障部署建议》在全国黑色金属矿产勘查形势研讨会上,受到业内院士、专家的高度评价。
科技创新助推企业管理有序高效
企业管理创新有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有序化和高效率的企业管理,是企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西北局立足地质勘查、工程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三大板块,研究制定了西北局科技创新管理规定、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科技成果管理办法、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等5项科技创新制度,协同构建了科技创新“1+N”管理制度体系。同时,结合实际制定了科技创新专项基金制度,每年各产业单位根据科创项目推进计划提出申请,局根据项目实际和预期成效,给予资金支持。
同时,西北局坚持以开展科研项目为契机,研究制定了《西北局领军人才和青年骨干培养选拔管理办法》,同时结合工作实际,以科技创新引领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坚持开展一年一度的科技创新技术年会和冬季集中技术培训,促进技术人员加强学习。二是为解决科创项目过程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聘用了一批有社会影响力的技术专家指导找矿工作,带动了一大批技术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三是充分发挥近些年承担财政基金类、自主勘查类、综合研究类项目和在总局指导下参与的全国铬钒钛矿产志研编、找矿成果集成等重大课题和科创项目的“孵化器”作用,成立“人才工作室”,建立“新型导师机制”,本着“用好一个人、带起一个团队、培育一支队伍”的育才导向,推动产业发展与人才建设同频共振。另一方面,年轻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科技创新项目的实施,逐步形成稳定的科创团队,使更多科技人员参与到科技创新项目中来。在科技创新的强力带动下,西北局地勘产业逐步培养了一批技术精、活力足、敢担当、善作为的地勘人才队伍,为保障科技创新“创”出成效发挥集体智慧。
党的二十大为企业聚焦创新驱动战略,激发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性,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高效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下一步,中国冶金地质总局西北局将继续发挥“科技领军人才、科研项目、科研团队、科研平台”四位一体模式的相互促进、提升作用,突出行业领军人才培养,加大对科研骨干人才的激励力度,提高全局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点围绕主责主业中的痛点、难点开展攻关,进一步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沟通交流,突出加强“三合一”,即科技成果的转化、深化和评奖,推动科技创新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让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推动产业发展的现实生产力。
{{panel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