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聚宝盆”更加璀璨夺目

2022.12.22 中国矿业报   

  ——青海省柴达木综合地质矿产勘查院服务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纪实

  ◎  本报记者 王丽华 罗生福 本报通讯员 李伟华 杨 芳

  ◆核心阅读◆

  青海省柴达木综合地质矿产勘查院几代地质工作者经过风餐露宿,爬冰卧雪,战天斗地,在大西北的山川戈壁、柴达木的瀚海莽原,先后完成找矿和科研成果600多项,提交大型、特大型矿床20余处,探明的钾盐、镁盐、石盐、芒硝、锂和石棉6个矿种,储量均排名全国第一,潜在经济价值超过100万亿元。

  7月19日,柴达木盆地第四系现代盐湖可利用资源核查项目(察尔汗片区)通过野外终期验收。该项目是青海省自然资源厅为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而开展的盐湖资源家底勘查,原计划两年完成,后改为四个月提交核查数据。

  面对艰巨任务,在青海省自然资源厅党组的坚强领导下,青海省地矿局不负重托、迎难而上,举全局之力,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由青海省柴达木综合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省盐湖地质调查院)(以下简称“柴综院”)牵头,局属相关单位协同作战,攻坚克难,两个多月全面完成了野外勘查任务。

  野马泉会战

  累累硕果

  柴综院是青海省最早组建的专业化地勘单位,是一支以盐湖资源勘查为主的专业队伍,同时也是全国唯一的盐湖勘查专业队伍,自成立以来立足柴达木盆地,致力于盐湖及盐类矿产勘查,为国家资源保障作出了巨大贡献。

  1955年3月,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急需矿产资源。柴综院先辈们踏入荒无人烟的柴达木盆地腹地——格尔木,扎下了大本营,用地质锤敲醒了亘古沉睡的柴达木,揭开了柴达木盆地丰富矿产资源的神秘面纱,成为开发柴达木盆地的地勘先锋。

  “我们在冷湖打出了青海省历史上的第一口喷油井”“我们在马海打出了油气田”“我们在鄂博梁打出了含油层”“我们在鱼卡找到了煤”“我们在大柴旦发现了硼”“我们在察尔汗找到了钾盐”“我们在芒崖发现了石棉”“我们在唐古拉山找到了水晶矿”…… 一个又一个振奋人心的找矿重大成果,奠定了柴达木盆地“聚宝盆”的地位。

  他们经过三个阶段的盐湖勘查,先后发现了第四系现代盐湖、第四系砂砾孔隙卤水、古近纪-新近纪背斜构造裂隙-孔隙卤水三种盐湖矿床类型,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和勘查经验。

  第一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初至90年代末,对全盆地第四系现代盐湖矿床进行了全面勘查评价,共发现80余处盐类化学沉积区(点)和各类湖泊,提交了察尔汗钾镁盐矿床等大中型盐湖矿产地44处,目前已进入全面开发阶段。

  第二阶段为2008年至2018年。在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赛什腾山前实施了深层卤水钾矿资源整装勘查项目,先后在大浪滩等次级盆地取得找矿突破,发现了厚度大、富水性好的深层孔隙卤水矿床。

  第三阶段为2017年至今。依托“柴达木盆地锂资源潜力及利用调查评价”项目及商业资金,先后对鸭湖、碱石山等构造深层卤水矿床进行了初步评价,首次在盆地背斜构造区发现了分布范围广、厚度大、富水性好、高承压自流,且锂、硼、溴、碘等元素均达到综合评价指标的背斜构造裂隙-孔隙深层卤水矿床,取得实质性找矿突破。

  经过长期的勘查研究,探明的10种盐湖矿产资源中,钾盐、镁盐、锂、锶矿储量居全国首位,石盐、芒硝和溴矿储量居全国第二位,硼矿储量居全国第三位,天然碱和碘矿储量居全国第四位。

  不负重托

  绿色的湖,白色的滩。7月的察尔汗盐湖上,红旗迎风招展,钻塔耸立,钻机声隆隆欢唱,从机台到项目驻地,下钻、提钻、编录、化验、运油,一派繁忙的景象……这就是青海地矿局盐湖勘查队伍正在开展的柴达木盆地第四系现代盐湖可利用资源核查项目察尔汗片区现场。58台车辆、53台钻机,300多人,在广袤的察尔汗盐湖上打响大会战。

  2022年5月,青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指出:加强盐湖资源开发、新能源等领域国家规划重大项目及国家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不断增强青海在资源能源领域服务保障国家战略需要的能力。

  2022年,对柴综院来说是一个不平凡之年,青海省委、省政府对柴综院的资源勘查提出了新要求。

  青海省自然资源厅积极响应“加快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要求,设立了“柴达木盆地第四系现代盐湖可利用资源核查”项目,于2021年提前谋划论证,2022年3月以第一批省地勘专项基金项目,下达给青海省地矿局柴综院。

  项目原定工作周期为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按照青海省委、省政府加快核查进展的要求,5月18日,项目调整为今年7月底完成野外工作,9月底提交核查资源量和报告,即在短短的四个月内完成原计划两年的全部工作量。

  青海省地矿局党委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盐湖勘查领导小组,潘彤总工程师部署指导,每周五主持召开盐湖勘查专题调度会。局属一勘院、二勘院、四勘院、水勘院、地矿测试中心等单位全力配合施工,并选派院级领导现场蹲点指挥,举全局之力保障重大项目。

  7月19日,经过80多个夜以继日的奋战,该项目如期完成了野外勘查任务,并通过了青海省地调局、青海地矿局专家组的野外终期验收,且获“优秀”等级。

  每一份亮眼的成绩背后都有异常的艰难。常年出野外的老地质队员说:“参加工作几十年都没有遇到过这样重大的项目,如此高强度的野外工作。”大家顶着烈日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都不记得每天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多少次,晒伤的后背掉了几层皮……尽管如此,但他们深知肩上责任重大,一路披荆斩棘,圆满完成了任务。

  综合勘查

  多年来,在固体矿产勘查方面,柴综院以传统找矿方法结合先进的找矿理论,先后在柴北缘、柴南缘、东昆仑及沱沱河等地区取得了一批多金属找矿成果,提交小型-超大型铁多金属及非金属矿产地30余处。昆仑河地区的金矿勘查成果较为突出,提交矿产地4处,估算金资源量近20吨,正力争打造成百吨金矿基地;在四角羊-牛苦头地区发现了目前仅次于锡铁山的青海省第二大铅锌矿;在西藏那曲安多县扎日根北、格尔木市唐古拉乡开心岭、拉陵高里河下游等地区提交了铁多金属矿产地。

  在水工环勘查方面,他们全面开展柴达木盆地水资源详查、水源地勘查、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地质灾害调查、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和岩土工程勘查工作,完成20余项重点水资源勘查项目,为柴达木国家循环经济区建设提供了水资源保障。

  柴综院还是一家技术精湛、设备先进、学科齐全的综合性检测单位,现有各类国内外大型先进仪器设备60多台套,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建立了系统的分析方法和配套方案,为青海省内外的地勘单位、矿业公司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数据支持。

  2019年11月,他们申报的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勘探研究重点实验室,搭建了盐湖资源勘探研究平台,开展了盐湖资源勘探基础性、应用性研究,为盐湖勘查领域及行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技术支撑。

  在做好传统地质工作的基础上,他们还为民生服务领域提供地质科技指导,先后完成了青海省多个县市区的土地调查、地籍测绘等十余项重点工程测绘项目,得到了青海省测绘学会的奖励。

  转型发展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近年来,为顺应新时代地勘经济发展形势,柴综院按照“转型发展、升级发展、绿色发展”的工作思路,发挥地质勘查技术优势,全面拓展新领域业务。

  他们由固体矿产勘查逐步向清洁能源勘查、战略性资源勘查、矿产资源规划管理、大地质调查、地质科研等方向转型发展,力争为国家找到更多矿藏,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

  他们还通过水工环地质勘查,涉足了矿山环境污染调查、环境影响评价、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城市地质调查、地下水质污染监测等新领域。

  他们新建的柴达木自然资源检测中心,以服务盐湖样品检测及工艺研发为主,逐步建立岩矿测试、环境样品检测、水资源检测、土壤检测、农产品检测、黄金和宝玉石鉴定等为一体的检测中心,为海西州各领域提供技术支撑。

  2020年,为适应转型发展需求,柴综院在海西州德令哈成立了自然资源调查海西分院,以推动海西州经济发展为己任,瞄准重点发展领域,拓展服务空间。柴综院发挥在盐湖地质、水工环地质、固体矿产勘查和大地质服务等领域的专业优势,为海西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保障,以及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等方面开展服务和保障工作,助推海西州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得到了当地政府高度的评价。

  67年来,柴综院几代地质工作者经过风餐露宿,爬冰卧雪,战天斗地,在大西北的山川戈壁、柴达木的瀚海莽原,先后完成找矿和科研成果600多项,提交大型、特大型矿床20余处;编写完成青海省第一部地质志——《柴达木地质志》;探明的钾盐、镁盐、石盐、芒硝、锂和石棉6个矿种,储量均排名全国第一,潜在经济价值超过100万亿元。青海盐湖钾肥支柱产业由此崛起;格尔木等依托找矿成果,成为青海省以资源开发为主的新兴工业城镇。

  柴综院几代地质人用热血和生命铸就了地质“三光荣”精神的丰碑,在柴达木这片热土上薪火相传。柴综院几代地质人历尽千帆,初心不变。如今,柴综院再次接过柴达木盆地盐湖勘查的“接力棒”,肩负起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的光荣使命,在这片广袤无垠的大地上续写新的辉煌篇章,让祖国的“聚宝盆”闪耀世界。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