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水青山间收获幸福

2023.01.21 中国矿业报   

  ——福建省龙岩市大力推进闽江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纪实

  ◎  特约记者 吕洪荣

  核心阅读:

  福建省龙岩市近年来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生态理念,总结发展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经验”以及林改“武平经验”,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要求,大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探索出一条龙岩生态保护与修复之路,有力助推龙岩市生态文明建设。

  新罗区紫金山公园 特约记者 吕洪荣 摄

  “一盘棋”谋篇布局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近年来,福建省龙岩市坚持从系统和全局的角度出发,对全市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进行“一盘棋”规划布局。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调研,全面摸清底数。结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加强基础调研,开展全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耕地占补平衡对策等7个专题研究,全面开展历史遗留矿山图斑核查、九龙江流域本地调查以及闽江流域本地调查,厘清市域生态重点问题,科学评价生态系统现状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其中,历史废弃矿山本地调查累计开展图斑核查5984个,初步核定历史遗留矿山图斑889个,图斑面积2103万平方米。坚持系统思维,开展专项规划,强化整体管控。在总结提炼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控制性详细规划、龙岩境内九龙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修复和保护工程等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前期调查摸底,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规划编制,对全市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提出整体设计、分项治理措施,谋划一批整体修复项目,并纳入市县两级国土空间规划,实现“一盘棋”规划管控。

  “全链条”机制保障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龙岩市从组织机构、资金管理、绩效考核、督察督办等方面,建立健全全链条山水林田湖草修复治理工作机制。上下联动,强化组织保障。市、县均成立山水林田湖草治理领导小组,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上下联动、共同推进试点项目实施,有效保障、有力推动生态修复项目试点工作有序进行。拓宽渠道,强化资金保障。用足用好国家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以及建设闽西革命老区发展示范区等有关政策,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制定出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资金管理办法》,强化资金监管,保障项目落地实施。明晰责任,强化执行保障。制定出台《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治理项目管理办法》,科学设置绩效指标,健全项目绩效考核机制、督办机制以及通报机制,做到环节明晰、程序顺畅、职责分明、监管有力,促进项目各项决策顺利执行。在耕地保护方面,还创新制定出台《加强耕地保护落实共同责任机制若干措施》,建立健全党政同责共管机制,将耕地保护工作列入党政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实现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点线面”综合施策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近年来,龙岩市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突出的基本原则,进一步突出全市废弃矿山治理以及土地整合整治两个“重点”,“点线面”相结合,综合施策部署实施山水林田湖草重大工程和重点任务。因地制宜,助推废弃矿山“点”石成金、土地复垦“变废为宝”。对零星分散的历史废弃矿山点,逐案分析现状和地质条件,深挖矿山剩余价值,开展综合治理。例如:采用深挖矿山开采遗迹的旅游资源和科研教育等附加价值模式,打造“公园矿山”,目前龙岩市已成功打造上杭紫金山国家矿山公园和永定区培丰镇的福能矿山公园。其中上杭紫金山国家矿山公园成为科教基地,每年接待游客约6000余人,累计接待游客9万余人。再如:采用引导和激励社会资金投入综合治理模式,打造“经济矿山”,已打造完成集生态、体育、教育、住宅为一体的生态新城——新罗区紫金山体育公园,再造建设用地1446亩,入选国家发改委《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对点状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大力开展土地整治和旧村复垦,努力提升耕地资源数量;制定出台《龙岩市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工作措施》,大力推行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提升新增耕地质量。2010年以来,龙岩市批复农村土地整治旧村复垦项目815个,规模2.8万亩,预计可新增耕地2.7万亩;通过废弃矿山复垦耕地项目30个,规模939.61亩。2020年以来,龙岩市开展耕作层土壤剥离约978亩,其中用于补充耕地或耕地提质改造面积约743亩,剥离利用率76%。流域治理,实现岸“线”矿山复绿。针对流域废弃矿山,强化政府主导,策划申报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进行综合治理。已成功申报实施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九龙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共策划废弃矿山治理项目6个,治理废弃矿山31个,总投资5.11亿元。打包治理,推动连片矿山全“面”修复。对连片废弃矿山采取整体打包策划治理工程项目模式,积极申请资金和政策支持,推动废弃矿山系统全面治理。经过前期策划、申报,龙岩永定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成功入选财政部、自然资源部“2022年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项目总投资约5.48亿元,其中获得3亿元中央财政资金支持,通过实施连片治理6个采煤乡镇废弃矿山53处,将修复面积11.78平方公里,复垦耕地83公顷,植被覆盖率提高至63%。

  “一张网”监管提效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为实现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成果长效发展,龙岩市积极创新监管机制,强化日常“一张网”监管,努力实现“去存量”“控增量”“提质量”。创新制定实施网格化监管机制,助力“去存量”。制定出台《全面落实废弃矿山网格化监管和生态修复工作方案》,构建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网格化巡察机制,推动部门联合执法,开展废弃矿山责任链条管理,有力推动落实废弃矿山管理与生态修复的属地、部门和企业责任,形成“党政同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确保监管到位、查处有力、封矿彻底、治理有效。采取“人防+技防”的机制,强化日常巡查,严格“控增量”。使用无人机对重点矿区进行“边开采,边治理”,并进行航飞巡察,提升巡察效率。充分利用GNSS系统、“天地网”等科技手段,优选专业技术队伍对矿山企业的地质环境恢复情况进行全覆盖检查,在延续、转让、变更等环节实行矿山生态环保问题“一票否决”。目前,各县(市、区)已开展GNSS核查矿山195家。大力开展绿色矿山建设,着力“提质量”。以创建“绿色矿山”为载体,监督矿山企业严格落实“边开采,边治理”,加强对矿山企业的指导力度,从矿区环境、资源开采、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和企业管理与文化等方面,持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大力营造绿色矿山创建氛围,提升在采矿山的生态修复质量。截至目前,全市已创建国家级绿色矿山8个、省级6个,创建总数14个,位居全省第一,新增申报省级绿色矿山11家。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