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快讯 | 鄂尔多斯盆地沉积古地理重建

2023.02.23 中国矿业报   

   《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近日公布了“鄂尔多斯盆地早白垩世风成沉积体系及风成砂岩型铀矿沉积特征研究”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

  该项目归属于“东部山系北段盆山系统基础地质调查”项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研究所承担,工作周期为2019-2021年。项目主要任务是以鄂尔多斯盆地为核心,通过对风成砂岩型铀矿关键钻井岩心和局部露头尺度上精细解剖和刻画,总结盆地早白垩世风成沉积体系特征,重建古地理,揭示侏罗-白垩纪过渡时期华北地区风成砂岩时空分布和发育演化规律,探讨风成沉积驱动机制,为解决制约新发现的风成砂岩型铀矿的地质背景及潜力评价等关键地质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鄂尔多斯盆地风成砂岩型铀矿勘探。发现了具有工业品味的砂岩型铀矿层,明确了此次发现的砂岩型铀矿为较为少见的风成砂岩型铀矿。分析了风成砂岩的沉积学特征。沉积构造广泛发育大型高角度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和波状层理等;层内可见呈舌形向上或向下尖灭的垮塌层,具有逆粒序的风成沙波层以及形似暗色条纹的条纹层等特殊风成沉积构造。

  重建鄂尔多斯盆地沉积古地理。对鄂尔多斯盆地下白垩统洛河组以及伊金霍洛组进行了沉积相划分。重建了风成沙漠环境的三维沉积模型,将沙漠环境划分为沙漠边缘、沙漠边缘-中心过渡、沙漠中心3种亚环境。根据沉积相的演变,认为鄂尔多斯盆地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期间,由早到晚经历了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阶段、沙漠形成阶段、沙漠沉积阶段、沙漠萎缩阶段、蒸发型盐湖沉积阶段的演化。

  华北早白垩世古风向变化揭示了同时期大气环流模式的转变。研究结果表明,发育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的伊金霍洛组地层中的古风向以东风为主,而盆地主体内广泛发育的洛河组地层古风向主要由西风组成。项目明确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华北地表古风向的变化规律。鉴于东亚不同地区,不同时代沉积记录所反映出的气候带与真极移的模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认为造成古风向变化的主要原因很有可能是副热带高压的迁移。

  项目建立了华北早白垩世干旱沉积体系。明确了在“早白垩世极端干旱事件”的影响下,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以东连续发育有以芬芳河组为代表的戈壁沉积、洛河组/天池河组为代表的沙漠沉积、土城子组/止凤庄组为代表的漠外风成沙丘沉积。这一系列的沉积组合共同组成了华北的干旱沉积体系,并根据土城子组的年代学研究结果,将此次极端干旱事件的年龄限定为137Ma左右。这一年龄同时也为普遍缺少年代学数据的鄂尔多斯盆地下白垩统志丹群洛河组底部提供了一定的年龄约束。(乔大伟)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