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落幕”的地学科普盛宴

2023.03.05 中国矿业报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普工作侧记

  ◎  何清吟 陈华文

  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评选的“2022年度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名单日前公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名列其中。荣誉的获得,是对该校坚持开展科普教育的认可,是对该校师生在科普教育中的付出和努力的肯定。

  长期以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依托地学特色优势,不断提升科普服务能力和水平,打造“永不落幕”的地学科普盛宴。

  传承地质科学家精神

  在科普教育中,传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尤为重要,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长期的地质科学研究中,注重弘扬科学家精神,并且将科学家精神的传承、弘扬与文艺创作紧密融合。

  为了传承著名地质学家的创新精神和家国情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师生们创作了话剧《大地之光》、音乐剧《雪莲花开》,打造了情景剧《赓续》《铭记》《奉献》等,推出绘本《山河作证》《攀登者》等。其中,《大地之光》作为“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 ”项目之一,通过“学子演师长”的形式,将李四光的地质故事搬上舞台,让“爱国奉献、追求真理、淡泊名利、勇于担当”的李四光精神薪火相传。

  话剧《大地之光》演出

  科普教育对于培育人的科学素养、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持续传承地质科学家精神,成立李四光学院,培养独立思考、自主表达、崇尚学术、勇于探索的拔尖创新人才;建立“李四光宣讲团”,举办“走进中科院追寻李四光足迹”、李四光纪念展等活动。同时,还推出了“寻找李四光·卓越地质师培育工程”育人品牌,目前已成为促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互融合的有力抓手。

  2022年,该校70周年校庆之际,为了展示地质文化、弘扬地质科学家精神,修建校史馆,挖掘科学家故事,收集反映科学家精神的工作笔记、书信、著作手稿等,创作编写了《百年党史中的地大红色故事》《中国地质大学登山图史》等多部作品,引导师生践行科学家精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书记黄晓玫表示,学校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自觉践行和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更多青年积极投身科技事业。

  搭建地学科普平台

  悬浮的地球模型、国画般的海百合、高耸的恐龙骨架、奇形怪状的岩石、五彩缤纷的宝石矿物……这些网红打卡点,位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逸夫博物馆内,作为首家被认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高校博物馆,多年来,逸夫博物馆在地学科普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面向师生和社会公众展示地球科学的魅力。逸夫博物馆长期主办“地球科普大讲堂”,并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公众开设博物馆奇妙夜、化石小猎人、鸟类多样性、植物的气孔等丰富多彩的研学课程。同时,根据社会需求推出“中国特色矿物精品展”“登山科考专题展览”等。

  距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65公里外的长江之畔,湖北巴东地质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在肩负着地质滑坡灾害科研重任的同时,还发挥着地学科普的巨大作用。地质灾害观测的长长隧洞内,吸引了大批公众前来参观学习。巴东县是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的频发地区之一,为了广泛宣传和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互救技能,该研究站的师生每年都翻山越岭,在三峡库区开展地学科普,举办以“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国土资源与地球家园”等为主题的科普教育。

  近年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把科普教育提升到与科学研究同等重要地位,充分释放各类科研平台科普育人的能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展高质量的科普基地建设。目前,该校拥有两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5个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该校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胡祥云说,只有建好高质量的平台,地学科普教育才会有成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面向青少年开展地学科普活动

  培育地学科普队伍

  什么是湿地,生态系统的碳汇又包括了什么?不久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谢树成院士,用深入浅出的方式,以湿地系统为切入口,讲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科学内涵。谢树成说,大学里的教授专家,既要从事高深的专业研究,还要把研究成果和研究的故事讲出来,这是责任也是义务。

  鼓励教授专家们走出实验室,走进科普大讲堂,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普教育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该校组织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地学科普讲座,仅2022年就举办讲座逾百场,辐射人群上百万人次。

  “星星上有人吗?天上的星星会掉下来吗?”今年1月,该校肖龙教授面向广大网友,以《如何寻找外星人》为题,用悬疑剧的方式讲述外星人的传说,然后循循善诱,把话题转向地球生物演化及其形成条件上。肖龙主要从事行星科学研究,是嫦娥五号钻取子系统飞控专家组成员,参与了嫦娥五号钻探取样工作。他除了做科研外,还在网上开通了科普视频讲座,受到了众多网友的追捧。

  被青少年称为“球球爷爷”的徐世球教授,从事地学科普40余年,举办讲座上千场。讲座中,他表达的语气和肢体的动作,有着强烈的代入感,散发着科普的味道。听过他讲座的人,都认为有用、看好、好听。

  开展地学科普活动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树立“大科普”工作理念,鼓励师生围绕学科专业,举办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一院一品”特色科普,在校园内如火如荼地进行。“赛恩师 ·Science”学生科技引航工程科普活动,已经持续举办10多年,其活动内容涵盖构造标本展、地学科普展、地质笔记展、地学定向越野、学生科技成果展、地学科普讲座等多项内容,吸引了来自地学类专业的逾10000人次参加。

  该校地学科普教育与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世界湿地日等有效衔接,科普活动形式多样,旨在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同时,积极扶持学生社团,激发青年人在科普中的创造性。具有28年的历史的地球科学俱乐部,是“全国百佳社团”,扮演着地学科普生力军的角色,常年举办矿物展览、野外探寻化石等活动,让校内外更多的人投入到地学的怀抱。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将科普教育与国家目标紧密结合,为服务“双减”政策,以“科普活动周”为抓手,一批师生走进武汉的中小学,开展具有探索性和创新性的地学小实验,调动了青少年探索地球奥秘的兴趣。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第二小学的王磊老师表示,创意满满的各种实验,让青少年更加懂得地球科学和每个人的生活有着直接关系。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表示,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学校都将聚焦“美丽中国、宜居地球”主题,在科普教育中实现更大的作为,为全民科学素养提升、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做出更多贡献。

推荐阅读

{{panelTitle}}

  • 头像
    头像
    {{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new Date(comment.createTime.replace(/-/g, '/')).format('yyyy-MM-dd') }}
    • {{ childComment.username || '匿名' }}
    • 查看更多
暂无评论,快来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