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8 中国矿业报
——访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金银珠宝业商会
◎ 本报记者 刘烜
2023年全国两会前夕,由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金银珠宝业商会(以下简称:商会)提交的《关于支持珠宝行业创新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提案》,成为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以下简称:全国工商联)最终确定拟向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报送的44件团体提案之一。
2023年商会依旧积极参与了全国工商联团体提案,经过4轮把关修改,该提案从全国工商联收到的268件提案初稿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
2021年商会的提案关注的是珠宝知识产权保护,2022年的提案是关注网络营销环境规范,2023年商会将目光聚焦到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当中。不难发现,这些提案建议相辅相成,最终都是为了促进珠宝行业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国珠宝行业人才队伍还存在哪些问题?什么因素制约了行业的创新发展?应从几个方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围绕以上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全国工商联金银珠宝业商会相关工作人员。
研发设计人才短缺掣肘珠宝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矿业报》:请问商会提交这份提案的原因是什么?
商会: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我国珠宝首饰行业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据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珠宝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报告2021》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登记在册的珠宝企业有近200万家,年零售总额从1984年的1.6亿元跃升至2021年的7641.74亿元。与此同时,珠宝行业从业人员整体受教育程度低、专业人才缺乏、创新能力弱、产品和经营模式雷同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在调研和走访珠宝企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产品创新不足、研发设计人才短缺等问题正成为掣肘珠宝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矿业报》:请具体说一下调研和走访中,商会有什么发现?
商会:我们通过调研了解到,珠宝市场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是企业研发投入不够,产品同质化严重。2021年数据显示,登记在册的珠宝企业中,设立独立研发设计部门的不足25%,其中具备自主研发条件和技术设计专利的企业不到15%,员工中研发设计人员占比不足5%。产品设计方面,设计理念和评判标准局限化,70%以上零售企业产品来源于半成品批量加工复制;珠宝研发停留于按外来图纸复制加工和微改,或直接模拟自然界动植物或宗教人物等形态,以“像不像”作为评判标准,产品缺乏创意和内涵,品牌和设计上的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仍然不足。
二是支持行业创新的环境不佳,企业研发动力不足。多数消费者更加注重珠宝首饰本身的材料价值,对产品研发和设计的艺术附加值要求不高,导致企业对产品材料价值盈利考量重于研发设计。此外,珠宝行业产品专利申请程序复杂、耗时长,相关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企业维权成本高,有时企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研发创新,但成果很快被市场复制,严重打击其继续研发的积极性。
三是行业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职业前景不乐观。虽然部分专业院校开设了金银珠宝设计等相关专业,但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理论性强,与实践应用存在脱节,不能满足和适应行业发展现实需要。需求错位造成学生就业难、企业用工难,许多学生毕业后不能学有所用,而转行其它工作。即使是真正步入研发设计岗位的人员,也往往因为缺乏良好的研发环境,自身价值得不到体现,职业成长受限。
建议从三方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中国矿业报》:根据前期调研,针对加强珠宝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商会有哪些建议?
商会:商会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建议:
一是加大对企业创新研发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建议有关部门与相关行业组织合作成立行业独角兽孵化基地,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鼓励企业潜心研发创新,抵制产品和技术同质化。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建立珠宝行业原创研发保护机制,对材料技术研发创新和产品原创设计进行备案登记和追踪溯源,建立行业黑名单,一旦出现抄袭复制现象,及时纳入黑名单并公布。
二是加强舆论正向引导,营造良好创新氛围。建议利用各类媒体加强宣传引导和专业解读,在强调珠宝产品材质价值的同时,着重宣传报道珠宝产品的设计价值,讲好设计背后的故事,在全社会营造支持原创、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引导企业重视研发设计和品牌建设,树立长远眼光,着力打造兼具国际先进理念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珠宝IP。
三是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设计师职业获得感。建议创新开展校企合作,实施协同育人,将进入企业见习作为院校教学的一部分,精准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研发设计人才。实行行业就业准入政策,鼓励和支持相关行业组织制定行业人才需求与培养标准,开展统一培训,人员持证上岗。鼓励企业加大研发设计人才的职业成长环境建设,适当提高设计师地位待遇,为设计师提供良好发展前景,让其安心研发、专注创新。
{{panelTitle}}